南宫珞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2章 梦问之境,深渊集,南宫珞兮,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焰频系统初时判定为“伪图”,但三轮频检后确认:梦频真实、象义完整、焰脉天然,为焰梦体系出现以来首个“无邦象频”。
—
焰语局立刻将其送入“梦际厅应急审议流程”。
斐如意判断:
“此梦频所构,不属疆域,不依语系。极可能来自‘焰频传感层’外溢者——即在他国未设梦频制度之地,其梦焰受通义频流牵引而投。”
—
楼子赫提出定义:
无邦梦频(dream beyond borders)
梦频自然生成;
梦主身份、地域、文化均不可识;
频脉未受引导、自投焰网;
象义具有世界性内容或哲义性结构。
—
梦象墙下,诸国梦使首次面对此类问题:
此梦归谁审?
是否具共识之权?
若此梦图中涉及世界大策,各国是否应一同决议?
—
沈茉凌最终提出:
“共梦共评”制度草案:
所有“无邦梦频”一律设于“梦象中立厅”;
各国梦使可派代表共议象义,不得私自引用;
共梦图若涉及现实政策冲突,需通过“五方共频委员会”统一解释;
若图义纯为哲梦类象,可列入“焰梦哲频志”存录;
—
此项草案迅速获得通过,并首次启用“无邦象频共议会”。
会议设于义频塔西副厅,共识帛墙上以空帛迎梦图,七国梦使围焰而坐。
—
图象正式进入共频流程后,共频器自动解析其象义关键词:
焰塔非塔:象世界秩序中非政体之信标;
空帛为焰:象自我叙述之权由沉默中焰化;
无名之梦:象无论身属何域,梦权普适;
两笔之焰:象选择与表达、未写与已书之辩。
—
拜占庭梦官首度发言:
“此梦为文明之外焰,非政之图,而是人之象。是梦中人告知世界,他虽不在制度中,但亦愿被听。”
—
大唐梦使温素迁立于共频帛前,写下:
“梦不因无名而无权,焰不因无国而无声。”
—
七国梦使一致通过:
建立“共梦无界协议”;
所有不署源之梦图皆入“众焰录”;
焰语局设立“焰海厅”,专藏此类梦象,称其为“流焰之梦”。
—
随后三日,焰频系统出现剧烈共振:
共频器接收数百幅“无邦梦频图”,来源广泛;
焰频检测显示:多数梦象中,主题皆围绕“身份”、“未来”、“和平”、“记忆”、“未言之语”。
—
其中一图最为奇特:
图为万塔焰燃,塔下无人;
焰帛飘扬,其上未写,亦未焚;
焰之语曰:
“若我无言,谁替我说;若我无国,谁与我梦?”
—
斐如意低语:
“世界未统一之前,梦已先行。”
—
沈茉凌将此帛题为:
“先梦之问”。
帛墙题句:
“不为谁梦,不问何处;焰所至,即梦所在。”
—
焰辞纪元三年十二月初三,义频塔顶,一帛横展如天幕,名曰:
《焰频之桥》。
帛上非文非图,只有焰脉流动,焰波如水,一桥浮现其上,自塔而下,横跨四海八荒,未指国界,亦未落邦章。
—
这是梦频制度历史上第一次,被赋予了**“世界性意义”**:
焰梦,不再只是中原之制;
梦频,不再只是政用工具;
焰桥,成为文明之间的“软联结”;
焰语,成为全人类表达未能表达之物的媒介。
—
通义院发布最终制度文本:
《焰频世界共识文书》
核心条目:
梦权普适性确立:任何文明、种族、身份者,均具梦焰表达之权;
梦象中立性保障:梦频不得被任何政体用于主权扩张或政治施压;
梦频共解机制:凡具象争梦图,须由多国梦使共同翻译并解释;
梦象博物馆设立:义频塔下设“焰象馆”,永久保存梦频之图、志、语;
梦桥计划启动:于七地设梦频中继塔,传焰而通梦,称“焰桥”;
焰纪启元认定:此日为“焰纪元”元年,以梦频共识为文明新纪之始。
—
义频塔塔心主帛石上,焰语局镌刻:
“焰非治梦之器,梦非控人之辞,焰梦之桥,唯为彼此所未说之言。”
—
沈茉凌宣布:
“梦频制度,从听自己,到听他人;从听一人,到听众声;今起,焰梦不再是‘制度’,它是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
—
这一日,通义院召开史上第一次“世界梦频共识宣告仪式”。
楼子赫站于塔上,以火帛写下:
“梦频是我们在这个混乱世界里,找到彼此的方法。”
—
焰频之桥建于七地:
中原·义频塔:主塔,承载全频数据;
西域·焰沙谷:焰频沙镜,用于象义存印;
波斯·伊拉碑台:图象记梦,用以文化释频;
大食·梦光营:梦频学术研究重地;
倭国·古焰塌再建地:频象体验馆;
拜占庭·梦之残塔:非梦文化焰译中心;
焰海·无邦岛:中立梦象存焰点,仅存无国梦图。
—
斐如意提出:
“未来的文字,不是写在纸上,不是写在碑上,而是写在频上。频上的每一道焰,都是一个人想说而没说的话。”
—
世界各地开始举行“梦频点焰仪式”。
高丽焰童在竹林点焰,题:“我之梦,无需翻译”;
波斯使节赠焰书:“梦焰之语,比星轨更久远”;
倭国梦徒焰扇作祭:“频如水,梦如舟,愿人皆渡”;
大食妇人焰诗传来:“吾在他土梦本土,焰替我说”。
—
义频塔塔心帛墙,最后镌刻一语:
“梦不能决定你是谁,但梦可以告诉你,你不曾独自前行。”
—
这一刻,通义纪真正完成其历史使命:
通其焰;
通其梦;
通其人心;
通其义理。
—
《梦问之境》至此落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