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章 脉理新诠承仲景遗风,13女学生小嫩嫩B,短耳的兔子,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怀瑾却冷静地再次搭脉,脉象已从浮紧转为浮缓,指尖感受到的紧绷感明显减轻:“表寒已解,但里热未清,这是正邪相争的正常过程。”她迅速调整处方,“石膏加到60g,麻黄减至6g,再加入麦冬15g护阴,就像退烧后慢慢撤掉冰块,防止体温反弹,也保护津液。”
三天后的复诊在呼吸科门诊,张力的气色明显好转,虽然仍有些虚弱,但已能坐直身体。ct片显示肺部阴影缩小30%,体温稳定在37.2c,脉象转为滑数,紧象消失:“胸口没那么闷了,痰也变稀了,昨晚终于睡了个整觉。”他的妻子李芳感激地递过锦旗,上面“仲景遗风,妙手回春”八个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急诊室里,自动煎药机“咕嘟咕嘟”地熬着大青龙汤改良方,麻黄的辛香混着石膏的清苦弥漫在空气中。苏怀瑾翻开张力的用药记录,布洛芬与中药的服用时间精确间隔2小时:“西药退热是对症处理,中药是对因治疗,就像暴雨中既要用抽水机排水,也要找到漏水的地方堵住。”
小陈捧着《中药炮制规范》,看着蜜炙麻黄的操作步骤惊叹:“原来蜜炙要炒到不粘手,火候得控制在180c,比家里炒菜还讲究!”苏怀瑾点头,指着实验室报告:“我们用hpLc检测挥发油含量,确保每剂药的发汗力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古人说‘炮炙不明,药性不确’,现代科技让这一切更精准了。”
当张力的病历归档时,苏怀瑾的手机突然震动,心外科的紧急会诊通知跳出屏幕:“心脏移植术后患者,脉散大无根,LVEF38%,请中医协助!”她望向窗外,蒙蒙细雨中,急诊室的灯光在雨幕里拉出长长的光带,想起祖父当年讲解《脉经》的声音:“紧脉主表,散脉主虚,散脉如杨花散漫,是心气涣散的征兆。”
收拾会诊资料时,大青龙汤的余味还在指尖萦绕,苏怀瑾深吸一口气,白大褂口袋里的生脉饮配方便签沙沙作响。急诊室的推床声再次响起,这次承载的是一位面色苍白的心脏移植患者,心电图上频发室性早搏的波形如惊涛骇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