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章 脉理新诠承仲景遗风,13女学生小嫩嫩B,短耳的兔子,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仁济堂急诊室的玻璃上凝着细密的水珠,暖气与室外的寒气在窗面碰撞,形成朦胧的雾气。32岁的张力蜷缩在推车上,羽绒服拉链半敞,里面的白色衬衫被冷汗浸透,贴在背上透出淡蓝色的静脉纹路。他的牙床咬得发白,双手紧紧抓着推车边缘,指节泛青,妻子李芳举着血常规单的手微微发颤,单子上“白细胞11.2x10^9\/L,中性粒细胞82%”的字样在急诊灯下发白。
“苏医生,他高热三天了,吃了布洛芬退到38c,药劲过了又烧回39c!”李芳的声音带着哭腔,眼角还沾着未干的泪痕,“西医说病毒性肺炎,可吊瓶打了两天,体温就是不降……”
苏怀瑾快步上前,白大褂带过推车边缘的监护仪导线。她的手指修长,指尖微凉,刚搭上张力的寸口,便感受到脉搏急促而紧绷,如琴弦被强风吹动般震颤——一息六至,浮取应指有力,重按稍减,正是《伤寒论》中“太阳伤寒”的紧脉特征。监护仪上体温39.5c的红色数字闪烁,双肺ct片上的斑片状阴影在电脑屏幕上清晰可见。
“这是表寒里热证,外有风寒束表,内有郁热积聚。”苏怀瑾翻开随身携带的《伤寒论》,书页在第38条“大青龙汤主之”处夹着便签,“得用大青龙汤解表清里,但要根据现代药理改良一下。”她转向药房方向,“麻黄用蜜炙过,降低挥发油含量,减少发汗太过;生石膏先煎30分钟,让硫酸钙充分溶出,清热效果更强。”
张力的父亲从口袋里摸出速效救心丸,金属药盒在掌心磕出声响:“听说麻黄有毒,我儿子心脏不好,能受得住吗?”老人的河南口音里带着明显的不信任,目光死死盯着处方单。苏怀瑾调出药物检测报告,屏幕上“麻黄碱含量0.08%,符合《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的字样清晰可见:“放心,这个剂量比西药平喘药的安全阈值低50%,我们还做过Rct研究,中西医结合组平均退热时间比单用西药快1.2天。”
实习生小陈举着脉象仪凑过来,屏幕上紧脉的波形呈锯齿状,频率显示98次\/分:“苏医生,紧脉的波形果然和教材里写的一样,紧张有力!”苏怀瑾点头,目光落在张力干裂的唇线上:“紧脉主寒,说明体表被风寒束住了,就像衣服穿太紧,热量散不出去。大青龙汤里的麻黄负责解表,石膏负责清里热,就像给身体打开散热孔,同时灭掉里面的火。”
张力突然剧烈咳嗽,身体在推车上剧烈起伏,妻子连忙递过纸巾,只见痰色黄稠,带着血丝:“嗓子疼得像刀割,喝水都咽不下去……”苏怀瑾用压舌板查看咽喉,扁桃体II度肿大,舌苔黄厚而干:“里热炽盛,得加鱼腥草30g,《本草纲目》记载它能清肺热,配合头孢类抗生素,中西医各管一道,效果更快。”
首次服药后半小时,张力全身大汗,被褥很快被浸透,体温骤降至36.2c,但随即出现心慌、乏力,手指无意识地抓扯输液管。西医王主任立刻赶来,查看监护仪后皱眉:“心率110次\/分,血压90\/60mmhg,中药得停了,这么发汗会虚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