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长安城楼之上(2 / 2)

唐狮 白牙黑鬼 1679 字 1个月前

……</p>

当还有人想问问杨靳的观点时,却发现杨靳已经走进了城卫围起的圈子里席地坐下,但议论声不可避免的响了起来。</p>

听着后方的议论,李承乾有些忐忑,脑海中回想起了昨天下午的一幕……</p>

杨靳手握一大一下两个小石球,第三遍给李承乾展现了一下后说道:“这下放心了吧!”</p>

“学生失礼了。”李承乾的固有认知被冲击的有些难受。</p>

“小事。”杨靳表示并不在意,拍拍李承乾的肩膀,“我已经和你爹商量好了,明天午时三刻你会在明德门上重复我刚刚做的事……”</p>

“学生有些担心……”</p>

“我和你爹都相信你,你担心啥?”杨靳叹了口气……这孩子活在自己老爹的身影下,压力的确大了点,一点错的都不敢犯!</p>

“学生明白。”李承乾沉默了一会儿后又问了一句,“为何是午时三刻?”</p>

“午时三刻,是问斩的时候,意味着一个人彻底的和他的过去隔离,没有了未来……”</p>

“而我想表达的就是,那些错误的知识也就应该彻底的被清扫出去!”</p>

……</p>

让李承乾来做此事是一举两得的,一来李承乾的身份够高,是一国太子,是储君,是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说服力够足;二来此事也有利于李承乾树立自己在百姓中的形象……</p>

将还在走神的李承乾拍醒,杨靳示意他可以上城墙了。</p>

李承乾心底里给自己鼓了鼓气,极快的向某个方向瞟了一眼,便转身走了。</p>

见李承乾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杨靳将一群学生交代给林七照顾后,便和林三悄然离开了……</p>

……</p>

长安城墙,高三丈六尺,底宽五丈四尺,顶宽四丈五尺。因为底比顶宽,所以昨日杨靳才吩咐林三来此和尉迟恭的人造了一个台子。</p>

长安城墙的高度加上台子的刻意加高,总高度大概在四丈多。李承乾年纪小,喉咙经不起大吼的摧残,李世民让尉迟恭代为转述。</p>

所以这一日的午时三刻到来之际,明德门下的长安百姓就能看到一个大黑汉子和他们的太子立于明德门之上,粗犷的声音在他们耳边响起,</p>

“世间皆认为重物下落的会比较快,但我李承乾却不这么认为!我李承乾认为,一个物体的下落快慢不是由它的重量决定的!”</p>

“我做了很多次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点!今日,我李承乾于此,就为我大唐百姓再做一次!”</p>

说完这句话,李承乾左右两边便再次出现一个军士打扮的汉子,上前几步,身形逾礼的越过了李承乾,他们怀中各抱着一个打磨好的石球……</p>

“我左边这位军士手中的石球重达八十斤!而我右边这位军士手中的石球只有四十斤!”</p>

“这两位军士此时的脚底下各有一个大洞,就是用来投放他们手中的石头……”</p>

“可能大家有些看不清,但我以太子的名誉保证,这两颗石头绝对是处于同一高度的!”</p>

“接下来我会一声令下,两名军士便是同时松开手,不对石球施加任何力量……大家做好准备!”</p>

“三!”</p>

“二!”</p>

“一!”</p>

“放!”</p>

这最后发令的四声则是李承乾自己的吼声!</p>

“砰!”</p>

两个石球,一个声音!</p>

石球落地声后,场见有些安静。</p>

将在场之人震住的不是加起来才一百二十斤的石球落地声,而是他们内心固有认知的崩塌声!</p>

在前一瞬,他们清楚的看到了两个石球从空中同步落下,砸在地面上的景象!</p>

场中一个老人颤抖着双唇,右手伸出向前抓了一把,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想要抓住些什么东西……</p>

明德门附近的一间小楼房内,一文士打扮的男子看着还在高台之上的李承乾发了一会儿呆,待眼睛渐渐酸涩,才对着侍立于一旁的人吩咐道,</p>

“回宫吧。”</p>

……</p>

文士打扮的男子离去后,李承乾下了明德门,而尉迟恭的粗犷的声音再度从高台上响起,</p>

“奉陛下旨意,今日宵禁之前,长安城百姓可上此台亲自试验!”</p>

一时间,明德门下人声鼎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