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惊鸿(1 / 2)

龙时回到自己的后院,已是傍晚。</p>

虽然木柔有挽留他在府上过夜,而且杨培龙也对此表示默许,但龙时还是推脱了。</p>

他在那后院中生活了十年,早已经对那一间小屋有了感情,一时是无法割舍的。</p>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老师惊雷此刻竟然正坐在后院的那方小石桌旁,而惊梳苒也同样坐在一旁。</p>

一白,一蓝,两道身影,就这样静静地坐在风中,岿然不动。</p>

龙时感觉他们像是已经等了很久,便加快了脚步走上前去。</p>

“老师,梳苒。”他上前对两人行了个礼。</p>

得到的回应是惊雷的一个字,“坐。”</p>

龙时于是只好乖乖地在石桌一旁的最后一个石凳上坐了下来。</p>

“老师,您是怎么知道徒儿已经回来的?”刚坐下来,龙时便开口问道。</p>

“这个,无需你操心。”惊雷淡淡道。</p>

龙时对惊雷的回答倒是毫不意外,与惊雷相处了这么多年,他多少也能感觉到,哪些问题在惊雷看来是无聊的。而对于惊雷觉得无关紧要的问题,他通常的做法,是不回答。</p>

至于刚刚那一问,与其说是询问,不如说是尝试。</p>

“给你的书,你可都看完了?”惊雷反问龙时。</p>

龙时点点头,在自己临行前,惊雷还给了他三本书,加上惊梳苒给他的那本《魂论》,他一共是带了四本书去到军营里。</p>

虽说在军营里定然是遇不到惊雷来考查他读书的情况,但惊雷十年来的高压管教,早已让龙时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到了一天没有读书便会感到浑身发毛的地步——就好像惊雷已经拿着一根树枝,站在了他身后。</p>

“都看完了。”龙时赶快回道。</p>

“那梳苒,你来考他。”惊雷对一旁的惊梳苒道。</p>

惊梳苒于是站起身,在石桌的一旁垂手而立。</p>

这样的动作,让龙时想起了瑞辰用于教习礼制的《瑞礼》中,大学士向门徒提问时的标准礼仪。</p>

惊雷觉得这些都是繁文缛节,在日常相处中,便多数都省去,但看到惊梳苒,龙时这才发现,这个女子,似乎一举一动,都遵循着《瑞礼》,端庄非常,典雅非常。</p>

当真是不容易。龙时心里叹道。</p>

“昔芳,梳苒接下来要问的,是《惊鸿》一书。”惊梳苒柔声道。</p>

《惊鸿》是瑞辰开国上将、镇国公惊鸿博的传记,也曾是瑞辰五正史之一,据说,其中多数内容,是由惊鸿博本人口述而成。</p>

但自从玉亭案后,身为监国的惊鸿博被弹劾,这本史书,便也随着惊鸿博从政坛中淡出,被剔除出五正史。</p>

换言之,这本书,现在只能算得上是一本野史。</p>

对此,龙时倒是感到很奇怪,因为自己的老师从来没有给他读过瑞辰的野史,为何,独独只有这一本是例外呢?</p>

他一边想着,一边回答着惊梳苒的提问。</p>

惊鸿博是龙时除了玉烛王之外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在军中的九个月里,他也反复读过《惊鸿》数遍,因而对惊梳苒的问题自然是对答如流。</p>

独独是在惊梳苒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上,他陷入了沉思,久久没有回答。</p>

“昔芳,以你之见,惊鸿博是忠是奸?”惊梳苒的眼神在这一刻变得很认真。</p>

而在听到惊梳苒的这一问时,一旁的惊雷也皱紧了眉头,显然是对惊梳苒的提问感到意外。</p>

龙时看了看惊梳苒,又看了看惊雷,长长地呼吸了几下。</p>

在犹疑了一阵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仅仅一个字:“忠。”</p>

龙时看到惊梳苒的樱唇微弯,一对美眸此刻也低垂着眼帘,流露出十分的欣慰。</p>

而惊雷,一反常态地没有对他这离经叛道的回答加以批驳,而是耐心地问道:“理由?”</p>

龙时缓缓坐正,“老师,百年前,前朝商羿意图北伐,惊鸿博乃是北伐先遣军的将军,手里有十万精锐。</p>

而当时的玉烛王,一无背景,二无名望,手中无一兵一卒。</p>

两人在荡龙河相遇,《龙史》却记载:‘博见王,乃从之,愿为犬马’,没有给出任何理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