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第二次(2 / 2)

就像是看一个死人一样。</p>

这玩意,秦淮茹这下再也绷不住了。连忙把所有的情况全部说了出来,接下来的事并不复杂,挖尸,验尸,自然老死……</p>

这玩意肯定没有那么精确,埋下去几个月了,大多数就是走个过场。</p>

其实也就是偏向幸存者方面的论断居多,毕竟死的不是别人家的人。而贾家母子(女)三人的确可怜。</p>

在怎么给秦淮茹母子量刑上,所里同志们陷入了难题。</p>

这种事,他们也是第一次碰到啊!</p>

违法,贾家母子肯定是违了。</p>

不是丧葬方面,而是骗补方面,母子俩的确是违了。</p>

但这个上面也有问题,如果把贾家母子法办,别说关起来多久,就小当这个样子,也是没人照顾啊。</p>

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就是不同,在所里同志眼里,这就是人间惨剧。但在院子里了解贾家过往之后,所里同志却又生不起同情心。</p>

没一家愿意说贾家好话的。</p>

并且绝大部分人家,都要求把这家人赶出院子。</p>

这玩意,搞得所里同志就算想轻轻放下,也是要顾忌民意了。</p>

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辰没到。</p>

有些人一辈子也碰不到时辰到了的时候。</p>

而贾家母子碰到了这个时辰,就算所里同志有心偏袒,却是找不到一个理由。</p>

一个院子,近二十户人家,一家说贾家好话的都没有。</p>

这就是民意。</p>

所里一个女性同志在最后一次问话结束后,边上同志押着秦淮茹往监押所而去。</p>

女性同志站起身,却是装作不经意的对着边上同志说道:“这家这个事,谁是主谋,谁是从犯啊?”</p>

边上同志眼色莫名,却是配合着说道:“这就看某院同志怎么认定了,反正得进去一个,太恶劣了。”</p>

其实所里同志言语提示的太模糊,这也怪贾家平时的为人处世。连个在外面替她们家打听的人都没有。</p>

其实像这种事,如果能做通轧钢厂的关系,只要轧钢厂不追究,那么也就是个批评教育外加罚款的结果。</p>

秦淮茹听懂了所里同志的话里意思,但她却把事情考虑的太严重了。</p>

其实这个事真不严重,在道德上,这种事就算秦淮茹被浸猪笼也是活该。但在律法上来说,这个时候,这方面还稍微模糊了一些,所以很难定刑。</p>

验尸后,贾张氏的确是自然死亡。</p>

而火化这个事,还得到八五年才会强制,现在只是建议。</p>

秦淮茹全家所有的错误,其实是集中在冒领养老补贴这个事上面。</p>

所里同志提醒她的原因,也就是如果秦淮茹背了这个问题,那么她的工作就保不住了。</p>

贾家现在就秦淮茹一个人有收入,而这个事情的后续不光有律法问题,还有赔偿罚款问题。</p>

这要是秦淮茹再把工作丢了,那就真正悲惨了。</p>

但秦淮茹不清楚啊,她把事情想的太大了!</p>

这就是无知的坏处,要么把事情不当事,要么就是把事情想的太严重。</p>

这几天这么大声势,她心里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p>

就像所里同志提的那个,做好了家里有人进去的打算。</p>

秦淮茹向所里提出了要见见子女的要求。</p>

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所里同志就安排一家三口见了一面。为了方便她们沟通,连个现场监管人员都没有。</p>

说实话,所里同志们已经是做得很明显了。</p>

就是在问话过程当中,所里同志言语里明示暗示也是说过多少次,最大问题是找人冒领养老补贴的事。</p>

这种事总不能让所里同志手把手的教她们吧?</p>

但秦淮茹聪明一世,算计人心,就是没听懂那些提示。</p>

所以说,很多人的悲剧是注定的,因为她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往错误方面而去。</p>

秦淮茹眼见房间里就她跟棒梗和小当,棒梗一身怪味,小当浑身发抖,秦淮茹的心都碎了。</p>

小当倒是与这个事无关,但院子里谁都不愿意揽这个事,所里同志只能把她一起带回来照顾。</p>

秦淮茹看看棒梗,又看看小当,艰难的对着棒梗说道:“棒梗,你奶奶这个事咱家得有个人扛!”</p>

棒梗听到这个,仇恨的眼神就投向了秦淮茹。</p>

这是第二次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