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撒灰成字(2 / 2)

一边说着话村长一边指挥着几个后生,他们从村子里开来了农用拖拉机,并将棺材搬到了拖拉机上,将其送往5公里外的义庄。

直到做完了这一切,村长依旧没有回过神来,他哆哆嗦嗦的扶着树站着,好像一松手就会再度跌落在地上似的。

<div class="contentadv"> “行了,没什么好怕的,抓紧按照我说的准备,天一亮就开始捞尸。”

闻听赵启所言,站在身旁的陈雪有些不解:

“赵局,直接叫打捞局的人过来不就行了,还用得着这么麻烦?”

“不行……”

赵启摇了摇头。

“从那份风水地图上来看,这条河穿行龙脉而过,形成斩龙之势,在风水上自成困局。

换句话说,这条河就是整个困龙局的核心之地。

寻常的打捞手段不可能找得到尸体,否则先前那个女人溺亡也不会不了了之。

眼下只能用捞尸古法,寻香定尸!”

片刻之后回过神来的村长也终于意识到了此事不同寻常,天还不亮,他就叫来了很多村民在村委会开会。

在得知从河里打捞上来的人,实际上是三个月前溺亡的寡妇时,所有人都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但在村长的催促下,他们还是扛着斧头上了山。

这一代并不生长竹子,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砍伐一些木头制成木筏。

所谓人多力量大,天才刚亮,一个木筏便已经被村民们制成合理的拖到了河边。

这时候很多村民都听到了风声,纷纷好奇的跑过来,想要看看热闹。

但特工们很快便形成了一道防线,将村民们拦在外面,如此一来,他们只能远远的看着站在河边的赵启几人。

“你们就在岸边等我,我会把李达的尸体带回来……”

赵启一边说着话,一边朝着木筏走去。

由于这木筏只能容纳一个人,因此陈雪虽然有些担心,但也只能按照赵启所说的办。

伴随着初阳,赵启点燃了一打黄纸,随后拿着这黄纸,朝着四方拜了拜。

这是捞尸人捞尸前的祭天仪式,这一行讲究颇多。

古代并没有什么打捞局,也没有先进的科技,溺死之人的苦主,就只能寻求捞尸人的帮助。

捞尸人就会乘着小小的竹筏,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之中,用特有的方式找寻尸体,并将其带回给苦主。

每一次都是九死一生,因此也形成了几条行业内的禁忌。

最知名的就是捞尸人有三不捞:直立在水中的尸体不捞;下暴雨时不捞:以及打捞三次都失败的尸体不捞。

这个行当世世代代都遵循着行业内的规矩,因为稍有初犯就可能是生命之危。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顶替了很多劳动力,捞尸人这一行也已经销声匿迹了,直到今天,在赵启的手中将再现捞尸古法。

会议室内,一些曾经做过对于捞尸人这一行当学术研究的专家教授,情绪激动了起来。

一位专家指着屏幕中的赵启,语气急促的说道:

“这应该是捞尸人捞尸前要做的祭天仪式,据说是要祭拜四方,方能得天助。

一艘木筏一竹竿,穿行汪洋过千帆,是对于那个年代捞尸人的最佳写照。

但这种古法我也只是看过文字记载,没想到还能看到有人践行此事。”

“快看,出发了!”

这几位教授纷纷站起身来,凑近了屏幕,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一幕。

他们这些人都将学术视为自己的生命,此时能看到那些片面文字后的生动行为,对于他们而言,是莫大的惊喜。

只见赵启在祭拜过四方之后便走上了木筏,最后右手中登竹竿,用力一推,竹筏就漂浮在了河面上。

值得注意的是,赵启在木筏的前端放着一个香炉,香炉内点着一直香。

看着香飘向的方向,赵启便会控制着木筏转动跟随着香的方向前行。

“这柱香名为引路香,也是捞尸人在汪洋中寻路的法子。

我研究了很久也不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更没明白是什么原理?

但好像捞尸人能够跟随着引路香找到要打捞尸体所在的位置。

这太神奇了,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几位教授个个神采飞扬,他们目不转睛的盯着眼前的屏幕,生怕会错过哪怕一秒钟的画面。

赵启逐渐来到了河中央,可就在此时,那一柱原本燃烧的香竟突然间拦腰折断。

在赵启皱起眉头的那一刻,几位教授也瞪大了眼睛。

一位教授赶紧打了个电话,对着电话里语气急促的说道:

“小刘,是我,别问别的,赶紧把我那片关于捞尸人的调研论文发给我,马上!”

在收到这份文件之后,教授赶忙打开查找。

片刻之后,他面色古怪的抬起头来:

“香断,在民间一直被认为是凶煞之兆……”

就在这教授话音落下之际,河面上开始狂风大作。

不知从哪里来的一片乌云将太阳遮住,原本平静的河面也开始翻涌了起来。

赵启微皱着眉头,站在这摇晃的木筏之上,随时都将面临被掀翻的可能。

但赵启并没有过多惊慌,而是迅速从香炉内抓起了一把香灰攥在手里。

随后他控制着握拳的力度,让香灰一点一点的撒出来,渐渐的在木筏上形成了一个颇为复杂的图案。

“这是什么东西?”

教授们对此纷纷感到不解,但那一直没有出声的道家协会的老道长却是一眼认了出来。

“这是道符!但我没见过这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说来也怪,在大风中,这些香灰却好像粘在了木筏上似的,根本吹不散。

而赵启所用的手法名为撒沙成字,起源已经古老到无从追溯,但后来也曾被跑江湖的人借进去,用白沙在地上写字,搭配上小调,来赚取些吆喝。

就在这个道符形成的那一刻,木筏好似重了千斤似的,竟然在大浪之中,平稳了下来!

求月票!!推荐票!!感谢大家,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