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渭水秋色(2 / 2)

赤心巡天 情何以甚 1127 字 4个月前

姜望顿了好一阵,才继续写道:“你说巧不巧?这次在南域,我遇到一件怪事情――稍等,我将前因后果细写给你。”</p>

叶青雨的信却回得很快:“怪事就以后再说吧。现在聊点正事,如何?”</p>

姜望止住正在书写的笔,有些难言的忐忑,又有一种终于等到审判的轻松。他抹掉审慎写下的那些难免带有矫饰的文字,笔锋很轻柔地写道:“好,你讲。”</p>

叶青雨的信当即传回――“姜先生,请详述凌霄剑典与天河剑诀之优劣,试析云篆神通拟化天音雷的冲突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p>

姜望愣了一下,但已经下意识地拿起笔来。根本都不用思考,信笔就是长篇详论,写着写着,莫名就泛起了微笑。</p>

终于,他在写得密密麻麻的长卷里抬起眼睛。但见水天一色,飞鸿掠影,一切自在又宁静。</p>

他终于看到渭水的秋景。</p>

……</p>

……</p>

长达数万里、高耸入云的虞渊长城,堪称现世伟迹。</p>

它几乎表现了一个当世霸国的动员极限,是真正穷极想象的奇观。</p>

站在虞渊长城往下看,山似泥丸,河如细带,人影看不见。</p>

也就是王夷吾有一双神而明之的眼睛,才能看得清那一支修罗族的游骑――</p>

他们骑着身披骨铠的血纹犀牛,身后插着绘有军团标识的血魂战旗,在苍茫大地上纵情疾驰。</p>

古老百族的怨念,在漫长的时光之后仍然无法消解,给予他们长久战斗的力量。</p>

虞渊长城的修筑,于秦国、黎国是军事力量的大解放,于修罗族却是砸向咽喉的一记重拳。</p>

在整个修筑过程里,修罗族的进攻就从未停止过。甚至到了今天,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p>

如今聚集在虞渊长城前的,足足有十位修罗君王!</p>

他们各引强军,在长达数万里的长城防线上,不断冲击守军,不断破坏虞渊长城的整体性。</p>

秦国在修筑长城之初,完全不计牺牲,几乎是以血肉填疆土。有时候前方在大战,后方在筑城。修罗族杀过来,阵师打头,民夫提着瓦刀就上。</p>

在如今这个阶段,却是完全没有硬碰硬的打算,反而选择倚仗虞渊长城来坚守。</p>

秦黎之间有这样的共识――只要顶住这一段时间修罗族的疯狂进攻,往后有的是他们需要偿还的岁月。</p>

不是人族没有对耗的勇气,而是在虞渊长城建起来后,已经没有对耗的必要。</p>

或者说虞渊的对耗仍在继续,但已不是以人命抵修罗,而是以修罗血肉,抵高墙厚壁、强弓劲弩。</p>

王夷吾的身姿实在板正,他比虞渊长城上的石砖,还要规矩,像一杆标枪立在那里,天然就是军人的范式。</p>

与之相较,靠坐在城垛上的重玄遵,就实在散漫。</p>

一身纤尘不染的白衣,在这灰黑色调的战场里格外显眼。</p>

他垂在内墙的那只手,拎着一坛酒。懒洋洋地仰看着天边――从王夷吾的盔锋掠过去,视线刚好能对上那只横贯天穹的巨鹰。</p>

名为“皇夜羽”的修罗君王,正是盘坐巨鹰背上的强者。这几天是愈发的肆无忌惮,常常掠过虞渊长城,观察人族后方。</p>

“你那个计师兄,最近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重玄遵灌了一口酒:“我看他实在是拼命。”</p>

重玄遵的话语落下后,王夷吾的视野里,才出现那一尊白袍银甲的身影。</p>

其人倒提长枪,自那队修罗族的游骑间走过,雪亮的枪尖,在荒凉的大地上,带出一抹鲜艳的血线,一路起伏蜿蜒。</p>

王夷吾看着这样的远方景色,没有回头:“这次虞渊试炼结束后,他就会去挑战李一。”</p>

重玄遵提着酒坛的手顿了一下,但是并没有说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