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白象小小黄
南明蓠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7章 白象小小黄,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南明蓠惑,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仨仁轻笑一声,目光如刀般锐利。“我好像没有答应过这件事吧?一切都是你为了活命自愿带我们过来的....”
天竺人“买卖批”急得满头大汗,他也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侯爷,我只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小民,只求平安度日,国家大事应该让那些高种姓刹帝利的人去操心....我就是个吠舍....侯爷你杀了我也有多少意义....”
这里提一句种姓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当时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次大陆,带来了他们独特的社会结构。最初,雅利安社会分为三个主要阶层:婆罗门(祭司和学者)、刹帝利(武士和统治者)以及吠舍(商人和农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阶层逐渐固化,并在白象教经典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到了公元前600年左右,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新的阶层——首陀罗(仆人和劳工)——开始形成。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的土着居民和低种姓的雅利安人组成。此外,还出现了一个被称为“不可接触者”或“达利特”的群体,他们处于种姓制度的最底层,从事被认为是“不洁”的职业,如清洁尸体和处理垃圾。
种姓制度在白象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革和调整,但其核心思想始终未变:每个个体从出生起就被赋予一个特定的社会地位,这个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职业、婚姻以及社会交往。尽管几百年后的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在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在现代实际生活中,它仍然对印度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种姓身份在政治、教育和就业等领域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这种现象在逐渐减少。
哪怕后来白象政府的统治者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消除种姓歧视,包括实施配额制度和推动社会融合项目。但想要彻底消除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现象,没个几百年时间的血脉稀释以及统治干扰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我们大明有句古话,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晓得你听说过没有?”
唐仨仁突然这么来了一句,“买卖批”愣了一下,文言文啥的,他能听懂就见鬼了,看了一眼近在眼前的“得里城”,唐仨仁接着说道:
“意思就是,吠舍也好,婆罗门也罢?都不应该由出生的那一瞬间来决定,懂?”
“得里城”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并不寒酸,就是矮了点,城墙上的砖石倒被染成了黄红色,看着怎么让人感觉有些怪怪的。
“买卖批”挠了挠头,到底跟大明云南那边的土司接触过不少,稍微有些明白唐仨仁的话中深意,他点了点头,表示至少在表面上理解了唐仨仁的意思。
“这世上的事,本就不该有那么多的界限。你看,这得里城,那些一直以来高高在上的家伙,他们除了比你出身好之外,似乎再没有其他能跟你比的了。再直白一点,那些一直压在你们吠舍头上的所谓贵族,除了出身之外,一无是处....”
“买卖批”听得入神,他听懂了!
没错,一直以来对天竺真正有贡献的,支撑着整个天竺运转的,都是这个世间最底层的人,他们种田、经商、做工,然而,这些人却常常被忽食,被剥夺了应有的权利。
“知道我大明的皇帝是怎么来的吧?”
这是真正添了把火,“买卖批”当然听说过,朱元彰这位帝王是什么样的出身,估计所有人都晓得,只不过不会在外面乱说而已。
“侯爷,我没有武器....”
唐仨仁等的就是他这句话呢,之前这家伙带到土司那边去的一千象兵都被屠了,现在这家伙么一阶下囚而已,如果不是他还有那么一点点用。
“看到前面那座城没有?”
得里城,没错啊?买卖批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正看着呢,唐仨仁露出迷一样的微笑,说道:“我这三千人,在你的带路下,杀进得里,你将那些贵族指出来,将得里的贵族全杀光了,你就是新贵....”
买卖批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呼吸急促了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