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痢的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章 童生试·县试(一),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我热痢的马,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寅时刚过,夜色如同浸透了浓墨的巨幅绸缎,沉沉地覆盖着青浦县城。万籁俱寂,唯有凛冽的寒风贴着狭窄的街巷呼啸而过,卷起地上零星的枯叶碎屑,发出“沙沙”的、令人牙酸的摩擦声,更添几分入骨的寒意。

李家的小院却早早亮起了灯火,昏黄的光晕艰难地穿透窗纸,在冰冷的庭院石板上投下几个晃动不安的影子。灶间氤氲着浓郁的食物香气和温暖的水汽,与屋外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

李明已经穿戴整齐。一身崭新的靛蓝色细棉布直裰,浆洗得挺括,是母亲王氏熬了几个夜晚亲手缝制的,针脚细密均匀。脚上是千层底的布鞋,里面絮着新棉花,踩在地上悄无声息。他安静地坐在堂屋的方桌旁,背脊挺得笔直,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目光低垂,落在面前一碗热气腾腾、点缀着翠绿葱花和金黄蛋丝的汤面上。汤面旁边,还有一小碟切得极薄的酱牛肉,和一碟腌渍得恰到好处的脆爽酱瓜。

“明儿,快趁热吃,多吃点,顶时候!”王氏将最后几根面轻轻拨进儿子碗里,声音带着一种刻意压制的、不易察觉的微颤。她围着围裙,鬓角被灶火熏烤得有些散乱,眼下的淡青清晰可见,显然也是一夜未眠。她的目光几乎黏在李明身上,带着无尽的慈爱和难以掩饰的紧张,仿佛儿子即将奔赴的不是考场,而是刀山火海。

“嗯,娘,您也吃。”李明端起碗,声音沉稳。滚烫的面汤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四肢百骸的寒意,也让他因早起而有些发僵的身体舒展开来。他吃得很快,但动作并不慌乱,咀嚼有力。他知道,此刻自己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都会被家人敏锐地捕捉,放大成十倍的担忧。

李承宗坐在主位,面前也摆着一碗面,但他几乎没动筷子。他穿着县令的青色常服,外面罩着一件厚实的灰鼠皮斗篷,神情是惯常的沉稳威严,但紧抿的唇角透出凝重。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一块温润的旧玉佩,那是他当年考取秀才时父亲所赠。他的目光偶尔扫过李明,带着审视,也带着期许。

大哥李朗坐在李明对面,一身半旧的青衿,显得格外清瘦。他面前只有一碗清粥,正用小勺缓慢地搅动着。他没有说话,只是偶尔抬起眼,看向李明时,眼神复杂,既有过来人的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那目光仿佛在说:这就是你的开始了。

二姐李芸站在母亲身后,双手搭在王氏肩上,试图给她一些支撑。她今日也穿了件素净的藕荷色袄裙,脸上少了往日的跳脱飞扬,多了几分沉静。她几次想开口说点轻松的话,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凝重,但看到父亲和大哥的脸色,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是用眼神鼓励地看着李明。

“咳。”李承宗清了清嗓子,打破了几乎凝固的空气,声音在寂静的堂屋里显得格外清晰,“县试首场,重在帖经墨义,考的是根基,是记诵。你基础扎实,此节不必忧心。”他的目光锐利地落在李明脸上,“然,考场非比学堂。号舍逼仄简陋,三场连考,饮食粗粝,更有巡查胥吏往来,诸般干扰,皆是磨砺心性之关隘。要紧的,是‘定’字。心定,则神清;神清,则笔稳。莫要因外物扰了方寸。”

李明放下空碗,拿起手边的布巾仔细擦了擦嘴角,然后抬起头,迎向父亲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父亲教诲,孩儿谨记在心。定心凝神,不骄不躁。”

李承宗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又看向李朗:“朗儿,你送明儿去县学贡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四合院:何雨柱顽强成长

戒色

分手后,傅总才知情根深种

伸手摘月

被弃侯门主母?二嫁辅国公杀疯了

夜北兮

快穿种田:我是剧情补丁

魔法神

雪宣折痕

我很苦的

玄学小祖宗下山,豪门圈跪求一卦

芝士快进我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