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安营扎寨是门大学问
小香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8章 安营扎寨是门大学问,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小香烟,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嬴庆率领大军,来到一个叫义让里的村落附近。
因时间来到傍晚,大军开始安营扎寨。
按照种光道、章腾、黎熵、宋杰等人的说法,这安营扎寨也是有讲究的。
其一便是地势,要选择地势偏高且利于防御的地方,避免选择低洼地带,以防敌人水攻,天气干燥要避开树林等等。
其二便是水源,要确保大军有足够的水源供给,且水源不能相隔太远,还要在大军的控制之下。
其三便是扎寨,要考虑到寨墙的防御性,也要利于己方防守和进攻,更不能将自己困住。
除了以上三点尤为重要外,安营扎寨的讲究还有很多,如各营之间要有阻隔和距离,以防营啸、哗变等事。
又如帐篷之间的间隔,不能太过紧凑,也不能太过松散,在留有转圜空间的同时,还要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聚集兵力防守或进攻。
再如巡逻、巡营、内岗、暗岗、明哨、暗哨、示警、暗语、地听、粮草存放等等,都是需要安排仔细,任何一环出错,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现在秦义军才万把来人,安排起来就已经非常麻烦了,若是以后数万、十数万、数十万、乃至百万大军,那就更是一件耗费心神之事了。
总之,安营扎寨是行军打仗中的一门高深大学问,与后勤调度同样重要。
先前被洪承畴率军追着,他们都没时间安营,草草搭起帐篷休息,只要洪承畴大军接近他们十里,他们就立即收了帐篷,行军转移。
直到进入绥德县境内后,洪承畴大军回返宜川县,他们才开始专研安营扎寨之事。
一开始,秦义军安营扎寨时,各部那是手忙脚乱,频频出错,且安营扎寨的速度缓慢,往往需要两个时辰才能搭建好营寨。
加上埋锅造饭的时间,这就很快导致没有多少休息时间。
若是战时如此,将士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会严重影响战斗力。
经过数次的安营扎寨后,嬴庆等人开始摸到了些窍门,将安营的步骤拆分,然后分派给各部进行,各部继续拆分,并继续往下级分配。
如此,每名将士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安营扎寨的速度提升了不少。
安营扎寨的时间,从一开始的两个时辰,缩减至一个时辰。
而按照宋杰的说法,无论大军多少人,都需要再半个时辰内完成安营扎寨,明军边军就是如此要求。
在义让里附近安营扎寨后,秦义军开始埋锅造饭。
由于行军在外,缴获的肉食很多,所以秦义军上下,每顿都有肉食。
秦义军伙夫又学了嬴庆的做饭手艺,炖肉的香味,那是远远弥漫。
而这香味,将义让里的村民勾引的够呛,若不是害怕遭了兵祸,那指定是要寻一寻香味的来源,好去讨口吃的。
但有一名少年例外,他不怕兵祸,也无人劝阻于他。
甚至,他从村人口中得知各地在闹造反后,早有想法加入造反队伍,只是不识路途,更不知如何才能投靠。
因为他父母于去年春病饿而死,世上再无亲人,如今独居于一间漏风漏雨的茅草矮房。
平日里,他靠着挖掘树根、草根充饥,如今天气寒冷,土壤被冻的坚硬,他只能靠吃枯草、枯叶活命。
比如今天下午,他就在后山扒开地面积雪,找了些枯草充饥。
在闻到空气中的肉食香味后,少年人摸着黑,冒着风雪,离开了义让里,往有火光的方向而去。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无法夜视,靠着记忆走出村子后,剩余四五里的路,他不知摔了多少次。
好在地面有脚踝深的积雪,摔了也只会有些疼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