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靓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1章 《野性与温情的悖论》,粤语诗鉴赏集,汉字靓仔,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狼同草原》(粤语诗)
文\/树科
草原度,我哋噈睇到狼嘅时候
会仲估,佢深爱呢片绿草
佢深深嘅爱呢块土地……
唔单止我哋俾佢感动
噈连羊,嘟大唱特唱《羊爱上狼》
难怪哈,嘟见唔到羊咩啦……
《树科诗笺》2025.3.2.穗城珠冮畔
《野性与温情的悖论》
——论《狼同草原》的诗学解构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多元化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狼同草原》以独特的语言形态与深邃的思想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张力的文学样本。这首诗作于 2025 年 3 月 2 日穗城珠江畔,以草原生态为叙事背景,通过狼与羊的关系重构,在看似荒诞的场景中暗藏对现实的隐喻与批判。其文本中粤语方言的运用、意象的陌生化处理,以及叙事结构的巧妙编排,共同构筑起一个充满悖论与矛盾的诗学空间,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方言叙事:粤语书写的在地性与诗性张力
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独特的语音系统与语法结构赋予诗歌鲜明的地域特色。《狼同草原》开篇 “草原度,我哋噈睇到狼嘅时候”,以极具口语化的粤语表达切入,瞬间将读者带入特定的语言场域。这种方言书写打破了普通话诗歌的常规表达,不仅增强了文本的现实质感,更在语言层面构建起独特的审美距离。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言:“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 粤语的使用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在地性,形成了一个仅属于粤语文化圈的经验共同体。
方言的运用并非简单的语言游戏,而是诗人对诗歌表现力的主动探索。诗中 “噈”“嘟” 等粤语虚词的频繁出现,不仅增添了语言的韵律感,更在语义层面制造出微妙的停顿与转折。这种语言特质与诗歌的叙事节奏形成共振,使文本在流畅的叙述中暗藏锋芒。例如 “唔单止我哋俾佢感动,噈连羊,嘟大唱特唱《羊爱上狼》”,虚词的运用让语句产生了戏剧化的效果,仿佛在讲述一个荒诞的寓言故事,而这种荒诞感正是诗歌批判性的重要来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