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4章 英国的组局,十万大山:1840,我是7天,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闻到就在邻近的粤西叛匪居然打败了英法联军,安南国似乎感觉到了希望。在“丰南号”派人到了安南之后,安南的阮氏朝廷非常欣喜,要采购能打败法国人的军火。
拿到十万两白银和黄金的定金之后,“丰南号”开始逐步将准备更新换代的军火销售给安南国,形成了军火外贸的新突破。
此时,朝鲜的军火贸易还没谈妥,虽然他们也渴望得到先进的武器,但是朝鲜的购买力还是有限,正在犹豫之中。
彻底让“丰南号”走出经济困境的还是内循环,在清廷的默许之下,民用品的销售通过长江水道开始向内地铺货,广袤的中国大地虽然个体贫穷,但是整体加起来的购买力还是惊人的。
就拿煤油灯和铁制农具来说,一旦铺开货,那就是惊人的现金流。“丰南号”依然采取大区域代理商制度,减少销售网络的资金投入,让利于代理商,提高现金回流速度。
钦州造船厂蒸汽机船已经开始接受民用订单,早已眼红的广东、福建一带的商人立刻缴纳定金,订单很快排满了。其中一些订单分给了文莱船厂和兰芳船厂。这些订单也带动了婆罗洲的木材销售,带动了桐油、麻绳、钢铁等产业链。
这样一来,需要半年的时间,“丰南号”的经济循环将回到健康的状态,能够给军工生产提供经济支撑。
这种内循环经济,“丰南号”就像中国这棵大树上结的果实,吸收了大树的营养。要让内循环长期健康,就必须向大树补充养分。
“惠农公司”就是通过输出农业技术为“大树”补充养分,而开通海禁则是从外部吸收养分,下一步,适当的输出工业技术也是一个手段。
在“惠农公司”的运作上,沈云峰和张大强依旧将婆罗洲的“捆绑大法”利用起来,“丰南号”出资50%,广东广西清廷官府出资25%,当地乡绅集资25%。这也是沈云峰专门赴广州一趟找沈桂芬谈的重要一项事项。
“丰南号”出资,对整体运作有掌控的权力,可以杜绝一贯来清廷的任何惠民政策走到下面就变成底层官员和乡绅谋利的手段。官府出资既是将官府本来就有的扶持农业的资金利用到良性轨道上来,也是一个背书,让老百姓相信。
让当地乡绅进入股东,有助于公司的运作,本地乡绅对人头熟悉,可以减少坏账。凡是农民赊欠种子、农具以及肥料,都需要本地乡绅进行审核资质,防止冒充,防止信用不好的人来赊欠。
看似农业的利润不高,但是清末时期的农业产量很低,一旦有后世的农业技术进入,那亩产翻番之后,整体的利润就相当可观了。
而且,一旦农民有了收入,就等于给干涸的大地注入了水分,很快就会有生机。
沈云峰也好,张大强也好,包括老管,出身都是农民家庭,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赚钱是一部分的动机,但让农民富裕也是真正的动机之一。
从社会发展来说,低产出的农业让大部分劳力捆在土地上,一旦新的农业技术进入,就会解放出大量的劳力,才会有工业化的基础。这种工业化基础的催生方式,要比西方的“圈地运动”文明多了,这也是穿越者才有的优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