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0章 天津条约,十万大山:1840,我是7天,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是,这么多军舰和士兵在天津,每天都需要后勤供给,英法联军不能无休止的等下去。

6月22日,英法专使照会桂良,如果清廷对条约签订一事再迟疑不定、斤斤计较,就要进攻北京。

英法两国提出的《天津条约》中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点:

一是公使常驻北京,面见皇帝时要用西方礼节。

二是增开牛庄(后改名营口)、登州(后改名烟台)等多个通商口岸。

三是洋人凭“执照”可以合法进入中国内地游历、传教、通商等,“执照”颁发权由各国领事掌握。

四是修改海关税则等。

五是向英法赔款。

六是相对各种旧条约,在片面最惠国待遇等项上进行细化规定。

以现代人乃至当时的国际眼光来看,危害最大的应该为第四、第五、第六这三项,这对清廷的利益(经济、商业、主权等)有着莫大的损害。

至于第二、第三项则基本比照上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款,危害度不及第四、第五、第六项。

而第一项,无论是按当时的国际惯例还是现在的国际惯例来看,不互相建立使馆,派驻公使,怎么可能进行正常的外交往来呢?

在对外关系上,大清自认为是“天朝”,不承认有任何与其平起平坐的国家存在。互派使节,这根本就是在挑战大清“天朝上国”的权威。

如果西方使节进京不用清廷那套跪来跪去的礼,在咸丰帝看来不仅是对他个人的亵渎,更是对大清“天朝上国”地位的质疑。

他祖上的嘉庆帝和乾隆帝面对英使也有类似想法,所以才使数次接见英使之事,常因礼仪问题陷入僵局。

为了维持朝廷不至礼乐崩坏,咸丰帝宁可割地也不愿接见洋人。至于国家利益,根本就无法和封建帝王的自身利益相比。

朝野沸腾之后,桂良那边的处境就更困难了。他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一般——两头受气:这边咸丰帝和朝野坚决不同意公使驻京,那边洋人则叫嚷着不同意他们的条件就立刻开战。

6月25日,英法专使向桂良提交了和约草案56款,并且强调:“非特别情况无可商量,即一字也不准改。”

于是桂良擅自与英法专使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与《中法天津条约》,来了个先斩后奏,先打发掉洋人,回头再给皇上大谈不可开战的理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兵王修道:身边量产仙帝

皓月星灯

北宋,开局娶走苏家八娘

Happy小方包

全民领主:我有一颗黑龙之心

迷你小猪猪

重生82:傻子守村人的赶山生涯

梦游的小周

芙卡洛斯不会死,天理不容又如何

龙王的选中者空

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

肥尾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