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7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5章 叶名琛背锅,十万大山:1840,我是7天,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朝也没有建立锦衣卫一般的情报机构,皇帝等于是个瞎子,完全依赖于臣子之间互相攻击。
清廷此时入关已久,深受儒家中庸思想的熏陶,即使满人也失去了游牧民族的血性,朝堂上讲究的是表面一团和气,内里走门路关系,人抬人高,水抬船高,一起演戏让皇上高兴。
就像鸦片战争中琦善、奕山、杨芳、伊里布之流哄骗道光帝一样,无论政绩如何,先要把皇帝哄骗高兴,至于事后怎么收拾总比眼前死好。而道光帝又不够狠心,这些人哄骗了自己,但往往又考虑宗室的原因,最后还是网开一面,甚至还有机会重新启用,让人在权衡之下不由的去效仿。
叶名琛算是个倒霉蛋,如果不出任两广总督,或许是个能臣,但是在错误的时间出任了错误的职位。
主战如林则徐获重咎,而主和之人,又皆见摈清议,身败名裂。两广总督之职位看似风光,其实在两难之中。
叶名琛自以为聪明,于主战和主和派之间别创一格,自处于不刚不柔之间。这样或许能糊弄朝廷,但画皮最终还是要在侵略者的需求前被粉碎。
所以,叶名琛算是个能臣,但是依然是封建王朝的臣子那套,心中只有自己的名声和官位,并无民族气节,更别说心中装着百姓。
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想要借用清廷的力量改变中国在世界上落后挨打的局面,很难。
要想达成一些战略性的安排,必须强硬到一定的地步,而且让清廷感觉到统治权的威胁,才能屈服。
这一点,沈云峰不得不佩服这个时代英国人的见识,以外来人的眼光看穿清廷政治形势的迷雾:要打到天津,才能达成协议。
当然,中国人不都是软蛋,否则连绵五千年的文化如何传承到今日,自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能人志士和热血男儿。
广州陷落后,广东地方州县官员和商贾,将消息陆续转递到了湖南巡抚骆秉章这里,骆秉章是广东人,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动态。得知广州事变(第二次鸦片战争),万分惊讶,奇耻大辱,太丢人了。
左宗棠这时候是骆秉章最信赖的幕府,正实际料理着巡抚衙门的军政事务,自然也得到了消息。一定要上奏朝廷提出抗击英法的方略。
左宗棠以骆秉章名义两次上奏朝廷,将广州陷落,叶名琛被俘,穆克德讷、柏贵等沦为英人傀儡的情况和盘报告了朝廷。指出:叶名琛昏庸已极,面对强敌压境的危急局势,竟然故作\"渊默镇静\"姿态,\"毫无布置,唯日事扶鸾海乩,冀得神佑\";对广州军民的请求备战要求,则一概拒绝,并下令\"敌船入内,不可放炮还击\"。
\"省城之祸,由于叶名琛平日不能固结民心,临时不能豫为戒备,非由夷人狡悍难防所致\",而是\"夷人因其忘备,始肆跳梁,亦非尽由叶名琛坚持定议所致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