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涌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千年医道里的气机舞者,医道蒙尘,小中医道心未泯,作者李涌辉,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柴胡:

太行南麓的深秋总带着几分清冽的诗意。霜风掠过层叠的山峦,将漫山的黄栌染成火焰般的绛红,却在向阳的坡地上,为几簇柴胡留下了独属的翡翠色。这些多年生草本植物此刻正舒展着棱形的茎秆,每一节竹节般的关节处都对生着细长如羽的叶片,边缘的锯齿在阳光下泛着银白的微光,仿佛天地在造它时,特意用刻刀雕琢出气脉流转的纹路。七十五岁的陈师傅背着半旧的桑皮纸药篓,篓箍上缠绕的野山椒藤已被磨得发亮,每一步踏在枯黄的茅草地上,都会惊起几只蛰伏的蚱蜢,却惊不动他望向柴胡时眼底的温柔。

一、太行晨露:

老药农指尖的草木禅机

陈师傅的手掌像块被岁月打磨的老树皮,掌纹里嵌着经年累月的药渍,拇指与食指间的老茧尤其厚重——那是数十年握药锄、捏药草留下的印记。他蹲下身时,膝盖发出轻微的骨响,却丝毫不影响指尖的灵巧。枯黄的草蔓间,几株柴胡的根须正从风化的石灰岩缝里蜿蜒伸出,表面密布着细密的横皱纹,像老人额上的沟壑。\"《神农本草经》里说它'主心腹肠胃中结气',\"他的指尖顺着根须的走向轻轻抚摸,落叶松的针叶恰好落在他手背上,\"你看这根须,看着曲里拐弯,却每一条都通着主根,就像人体内的气脉,看似错综复杂,实则自有章法。\"

山风掠过他灰白的鬓角,带来远处岩羊的啼叫。陈师傅忽然摘下腰间的葫芦,倒出半捧山泉水洒在柴胡根部,清冽的水珠顺着根须渗入土缝,惊起一两只细小的蚯蚓。他掌心的老茧划过棱形的茎秆,沙沙声里混着柴胡叶片特有的清苦气息,那是一种介于薄荷与青竹之间的冷香,带着太行山特有的苍凉与通透。\"早年跟师父采药,他总说柴胡是'山的呼吸',\"陈师傅望着远处层叠的峰峦,阳光正从云隙间漏下,为柴胡的叶片镀上金边,\"你看它茎秆中空,叶片对生,天生就是个'通'字,通表里,通气血,通脏腑间的壅塞。\"

二、长安夜烛:

医官案头的草木顿悟

西汉元寿元年的长安城,暮色像块被揉皱的灰帛,渐渐裹住未央宫的飞檐。太医院的药阁里,年轻的医官李仲景正对着新采的柴胡蹙眉。他青灰色的深衣袖口沾满草汁,腰间的玉珏随着呼吸轻轻晃动,案头的竹简上,《神农本草经》的\"柴胡\"条下,墨迹未干的批注旁落着几片新鲜的柴胡叶。窗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太行深处的见闻:山民王老汉用柴胡幼苗煎水,治好了自家孩子持续月余的低热,那孩子服药后出了身透汗,竟如破茧般痊愈。

\"推陈致新......\"李仲景喃喃念着竹简上的四字,指尖划过柴胡叶片的脉络。左右对生的叶片在烛火下投出细碎的影子,恰似太极图中的阴阳双鱼,茎秆中空而上,节节攀升,分明暗合着《黄帝内经》里\"清气上升\"的医理。他忽然起身,取来青铜药臼,将柴胡茎叶放入其中——新鲜的柴胡茎秆被捣碎时发出清脆的断裂声,青汁飞溅在药臼内壁,像春溪里溅起的绿玉。

清苦的气息随着捣药的动作弥漫开来,比之 dried 药材更添几分凛冽。李仲景忽然屏住呼吸,感受这气息顺着鼻腔渗入胸膈,竟似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淤塞的气机,仿佛久雨初晴的庭院,潮湿的腐叶被风卷走,阳光得以重新洒落。他的指尖抚过药臼里的碎叶,忽然顿悟:所谓\"推陈致新\",并非简单的攻伐之术,而是借柴胡轻清升散之性,如春风拂柳般疏导壅塞,让陈腐之气随汗而出,新生之机自能萌发。

三、草木对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嫁给猎户相公,他逼我天天吃肉

哎啦啦

大谋谋天下

天民思想

从地狱里走来,自骄阳中盛开

司徒拂月

你们管这叫邪修?

炖汤的鸽子opop

仙子一起创业炒股票吧

胡思乱想的蛋

村乡满艳

林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