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耳的兔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7章 脉位深浅察病位表里,13女学生小嫩嫩B,短耳的兔子,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人的儿子仍有疑虑:“西药都没用,中药能退烧?”苏怀瑾笑道:“您父亲的热是虚阳浮越,就像冬天湖面结冰,底下的水还是凉的。附子把底下的火生起来,麻黄把表面的冰化开,寒热一平衡,烧自然就退了。”
药房老周捧着制附子过来,黑褐色的附子块泛着油光:“苏医生,这批江油附子,蒸制时加了甘草水,红外光谱监测显示乌头碱含量0.02%,符合药典要求。”他又展示细辛,“北细辛,根部饱满,马兜铃酸1含量0.001%,远低于限量标准。”
苏怀瑾点头:“《雷公炮炙论》说‘附子炮裂,去皮脐’,现代炮制更科学,每一批都测毒性成分。”她转向家属,“药要分三次温服,喝完盖被子静卧,等后背微微出汗就好,别捂太严,免得汗出太多伤津液。”
想起陈立远的细脉,她补充:“和之前的补药不同,这次要借药性打通表里,就像疏通堵塞的下水道,得先把淤泥冲走,才能让水流顺畅。”
深夜煎药室,苏怀瑾盯着砂锅里翻滚的药液,制附子的苦味混着麻黄的辛香弥漫整个走廊。老人服药后一小时,额头冒出细汗,体温降至37.2c,脉沉紧稍缓,但关脉仍显虚弱。
“苏医生,”值班护士突然跑来,“家属在护士站闹,说我们用毒药害人,要查附子的检测报告!”苏怀瑾放下药勺,快步走向走廊,看见老人的儿子正举着手机拍摄药袋,屏幕上是某短视频平台的“中医有毒论”视频。
她深吸一口气,调出药房的质检报告:“您看,制附子的乌头碱含量、细辛的马兜铃酸含量,都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盖章。”又翻开《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我们按药典用药,签署了《毒性中药知情同意书》,流程合规。”
中年男人的手指顿在半空,视频里的激烈言论和眼前的检测报告形成鲜明对比。苏怀瑾放缓语气:“中医用毒药治病,就像警察用枪抓坏人,关键是枪法准。我们开的剂量比药典上限还低30%,就是为了安全。”
凌晨三点,老人的体温稳定在36.8c,脉沉紧转为沉缓,苏怀瑾刚在病历里写下“表邪渐解”,护士站的呼叫灯又亮起。“明天有位年轻女士,心悸手抖,脉率112次\/分,甲功显示Ft3超标三倍。”小林揉着眼睛递过预约单。
窗外的秋雨敲打着玻璃,苏怀瑾摸着脉枕上的艾草印记,想起《黄帝内经》“脉者,血之府也”的教诲。从沉紧脉到数疾脉,从表里辨证到寒热分辨,中医的脉诊就像精密的导航系统,指引着疾病的真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