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野园识百草,隐公第七年
酸辣茄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野园识百草,隐公第七年,苏软软汆肉的日常(香椟),酸辣茄子,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看到这高大且雄伟壮丽的城墙,再看看那些正在为修筑城墙而辛苦的工人,他可是既赞叹,又同情啊。
“这么高大宏伟的城墙,想必除了给人以视觉震撼以外,还有抵御外敌等其他的功用吧。”
“在这城墙之上负责劳动且辛苦的工人,看着他们那挥汗如雨、汗流浃背的样子,可真是让人心疼啊。”
“唉…在这大千世界之中,除了大自然中那些鬼斧神工、浑然天成且能给人以震撼的“造化钟神秀”般的自然景观外。”
“除了令人感到雄伟赞叹的伟大奇迹,哪个不是人民大众通过辛劳与汗水,通过日复一日的劳动所共同铸就而成的?”
“这一切,可都是百姓的血汗与智慧共同熔铸的结晶。”
“没有谁,是可以单独邀功请赏的。”
“果然,这历史的创造者与推动者,从来都只有广大的人民百姓。唯有人民,才能在悠悠历史的长河中筑就辉煌!”
王嘉,在感慨完这一切后。
新的问题,便接踵而来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中丘修筑城墙,又是为了什么呢?”
在思索多时,他也得不出答案。
所以,他也只好再带着这个问题,去询问他的老师左丘明了。
与此同时,齐僖公派夷仲年来鲁国聘问。
此刻,在齐国宫殿,只见这齐僖公正等待着大臣夷仲年。
看着他面露难色的样子,想必…各位也都明白,他的心里有心事。
这不,他现在正在殿内一边来回徘徊踱步,一边叹着气。
“唉…”
“这…这该如何是好,寡人应该如何是好啊。”
没过一会儿,这大臣夷仲年,便应召匆匆前来了。
一见到齐僖公,看着他那忧愁的神情,凭借他多年与之共事的经验,他很快便理解了这一切。
不多时,只见他疑惑的朝齐僖公问道。
“君上,请问您此刻叫我,是有什么要事托付于我吗?”
见大臣夷仲年如此说来,齐僖公眼里顿时有了光。
他好像看到了希望一般,双手一把搭在了大臣夷仲年的肩上,随后便继续说道。
“夷仲年啊,寡人是知道你懂寡人的,寡人信任你。”
“正因为如此,一旦有什么要事,我才会与你诉说,知无不言啊。”
“这不…现在,咱们齐国与鲁国的感情不是有些弱了嘛。”
“而且,在艾地的盟会,现在貌似也不是那么太牢靠了。”
“所以,寡人就想着派遣一个使者,去到这鲁国,好进一步巩固盟约关系。”
“可是,寡人我思来想去,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
“没办法,只能把仲年你给唤来了。”
“此番,寡人也是没办法才出此下策。”
“你看…”
见齐僖公如此说来,夷仲年自然是明白其中深意。
于是乎,他二话不说,便主动请求前往。
齐僖公一听这话,自然是高兴的不得了。
后来,他便立马为这夷仲年配好车马礼品,让他前去这鲁国再续盟约。
而这夷仲年呢,他也是不辱使命。
经过他的一番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而在一旁围观着的王嘉,除了对这件事情有自我的感悟以外,他还主动与这齐僖公、夷仲年等人进行交流,收获了不少的知识,也更加丰富了他的见解。
不久之后,伴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推移。
在秋天的时候,宋国与郑国修好了。
七月庚申的时候,他们在宿地结盟了。
鲁隐公攻打这邾国,是代宋国去讨伐。
起初的时候,戎国到周王室朝见,向公卿们赠送礼物,虽然他们给出了他们的诚意。
但是,凡伯却对他们不以客礼相侍。
这下子,不光是这戎国人不满。
就连王嘉这个“局外人”,看到这一场面,都忍不住想要生气。
“真是的,人家戎国人不远万里,千里迢迢来到你们周王室朝拜,还送给你们丰厚的礼品,结果你们周王室却如此无礼。”
“这…难道就是你们周王室所说的‘周礼’,还有‘齐之以礼’的礼制吗?”
“也难怪,后面,这戎国人会作出如此举动。”
“身为主人,见到客人送礼,不仅不问候,反而是加之以无理的态度来对待。”
“这个样子,不仅是有失家教,更有甚者,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引起别人对你的反感啊!”
“如果我是戎国人的话,我也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才能解心头之恨。”
果不其然,正如王嘉所说的那般。冬天的时候,周天子周桓王派凡伯去这鲁国聘问。
回去的路上啊,戎人就在楚丘这个地方攻击了他们,并把他们带回了国内。
而这,也正是他们“罪有应得”。
谁让,他们…如此不修德性呢。
而身为这当朝天子的周桓王,非但不加以制止,反而还纵容大臣凡伯行无礼之事,败坏德行。
也难怪,之后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与此同时,这陈国与郑国两国间,又开始修好了。
周历十二月的时候,陈国的大臣五父,代表陈国,来到了郑国参加盟会。
郑国人,那自然是十分欢迎的。
壬申年的时候,这大臣五父,与郑庄公盟誓。
可是呢,在歃血为盟的之后却漫不经心。
泄伯见此情形,他就对郑庄公说。
“君上,五父这个样子,必定是免不了灾祸的。”
“因为,他不以结盟作为国家的依赖。”
郑庄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只不过,为了既得的利益,他也只好假意配合了。
而在一旁静静围观着的王嘉呢,他在有了自己的观点看法之后,他便与先前的老友郑庄公进行交流,得知了相关的事情。
顺便,他还认识了在郑庄公身边的这位名叫泄伯的大臣。
与此同时,郑国为了回礼,也派出了良佐到陈国去。
周历辛巳时分,在与陈国的大臣五父代行结盟后。
这郑庄公,便与陈桓公正式进行盟誓。
只是…这郑庄公一行人,他们也料到了陈国将会发生动乱。
因为,郑国的公子忽,在周天子那里,郑国深受周王室的认可。
所以,这陈桓公,请求把他的女儿嫁给这公子忽,以谋求结盟能够相对稳定。
见此情形,郑庄公便同意了。
于是,在这之后不久,就举行订婚仪式了。
在订婚仪式上,王嘉还与那郑庄公相谈甚欢,了解到了不少知识。
又过了一阵儿,只见王嘉醒来,回到了现实。
随后,他便抓紧快速把活干完。
之后,他在暂时的告别了他的师哥师姐之后,便马不停蹄的动身前往他的老师,左丘明先生工作休息的地方,请求答疑解惑。
不多时,便来到了师生问答环节。
此时,只见老师左丘明放下了手中的活,笑眯眯的朝王嘉看了看,之后便询问起来。
“怎么,王嘉啊,今天又有问题询问老师啦?”
一听这话,只见王嘉恭敬的起身朝他行拱手之礼,随后便继续说道。
“此话不假,先生,学生王嘉的确是有几个问题想要向先生您请教一下。”
一听这话,只见左丘明笑着摸了摸颔首下的胡须,然后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吧,老师我知无不言。”
见老师左丘明如此说来,王嘉他便大胆的询问道。
“学生斗胆,这第一个问题,自然就是为何在这滕国的国君滕侯去世后,不记录他的名字呢?”
“在这其中,又有什么更深层的意思?”
“学生所问先生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这中丘,修筑城墙呢?”
一听学生王嘉这两个问题,只见老师左丘明哈哈一笑,随后便解释了起来。
“原来是这两个问题啊。”
“好好好,为师现在就向你解答。”
“这第一个问题,为师给出的解释是,是因为滕国没有和我鲁国结盟,所以就不记录他的名字。”
“在这里跟你说一说最基础的解释吧,凡是诸侯相互结盟,在盟书上书名告神。所以去世时讣告上写名字,这是为了报告国君去世以及由谁来嗣位。”
“通过这种方式,来继续过去友好的关系以安定人民,这样做是礼的法则。”
“王嘉,老师这么说,你懂了吗?”
见老师左丘明如此透彻的讲解,身为学生的王嘉,自然是明白不过了。
之后,只见老师左丘明回答起的第二个问题。
“至于这第二个问题,那就相对容易回答的多了。”
“为师我比较喜欢查阅其他相关权威的书籍,用来回答。”
“就比如说,在这《春秋》中记载,之所以在中丘修筑城墙,目的就是为了补修原来不符合时令的城市堡垒所破损残缺的部分。”
“当然,这么做,其实也是有加固城墙,抵御随时都有可能的出现外敌入侵的情况发生。”
“这么说来,就很详细了吧。”
之后,在老师左丘明回答完学生王嘉的这两个问题后,王嘉还与他谈论起先前没有谈论完有关中草药知识的问题,他们相谈甚欢。
不知不觉间,这一天,又匆匆过去了。
在这隐公第八年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我们期待一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