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云鸿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九章 雾底,剑来:桃花客,南云鸿羽,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寒衣的霜华剑轻颤,剑穗上的冰晶映出漩涡深处的光影:三艘半截沉船叠在珊瑚礁上,船舷刻着早已模糊的\"镇妖司\"三字。最底层的甲板上,半截生锈的铁锚还缠着当年陈平安留下的红绳,绳头系着块碎瓷,与江墨腰间的护雾符同出一源。
\"小心!\"赵破阵突然将苏云萝拽到身后,寒铁刀横在胸前。海底深处传来闷雷般的震动,漩涡中心翻起青紫色泡沫,十二只磨盘大的妖螺破土而出,螺壳上竟刻着妖族文字——正是当年在剑气长城见过的\"吞星文\"。
最前排的妖螺突然张开螺口,喷出带着腐臭味的黑雾。赵破阵的刀还未出鞘,护雾符碎瓷片已在腰间发烫,黑雾触到碎瓷光芒竟如沸油泼雪,滋滋作响中显露出螺壳内侧的刻痕:密密麻麻的小剑形凹痕,每道都嵌着半片金鳞鱼的鳞片。
\"这些妖螺在啃食雾里的剑意!\"李寒衣的霜华剑已然出鞘,七道星轨在雾中显形,每颗星子都系着渔火微光,\"苏师妹,用耕战阵护住雾根!破阵兄,斩它们螺口的逆鳞——那里有剑气长城的剑胚碎片!\"
苏云萝的犁铧化作十二道金光,在海底犁出个北斗状的田垄。犁尖过处,雾根处涌出的浑浊海水竟渐渐澄清,露出藏在淤泥里的碎瓷片阵——正是当年陈平安布下的\"护雾阵\",如今已被妖螺啃得七零八落。她突然看见《耕战录》上多出一行小字:\"雾根断处,必有归人。\"
赵破阵的刀终于斩出,刀罡在海底掀起暗流。妖螺螺口的逆鳞刚一露头,碎瓷护雾符突然发出强光,将逆鳞上的\"吞星文\"映成透明——原来每片逆鳞都是半截断剑,剑身上刻着的,竟是雾隐宗渔民的生辰八字。
\"奶奶的!\"赵破阵的刀在第三只妖螺前顿住,刀疤纵横的脸上闪过怒意,\"这些畜生拿雾隐宗的人命炼妖术!\"他突然将寒铁刀插入海底,双手结出皑皑洲武夫的\"镇山印\",护雾符碎瓷片竟与刀身共鸣,在海底撑起座由碎瓷光刃组成的屏障,\"寒衣,用剑穗上的金精铜钱引星轨!这些断剑...是陈平安当年留给雾隐宗的护命剑!\"
李寒衣指尖抚过剑穗上的铜钱,忽然想起在皑皑洲剑碑下,刘财神曾说这串铜钱沾过陈平安的\"望乡\"剑意。她轻喝一声,七枚铜钱突然脱离剑穗,在星轨中化作七盏灯塔,照亮了妖螺螺壳内侧的隐秘——每只妖螺都吞了块刻着\"雾隐宗\"三字的剑胚,剑胚上的裂痕,竟与观海楼石墙上的诗痕一模一样。
海底深处突然传来尖啸,最大的妖螺从淤泥中升起,螺壳上竟嵌着半块青铜剑碑残片。苏云萝看见《耕战录》上陈平安的字迹正在流血,急忙大喊:\"那是剑气长城的旧剑碑!观主...观海楼的地脉灵线!\"
就在此时,观海楼方向传来瓷碗碎裂的声音。李寒衣心头一紧,霜华剑突然调转方向,剑穗上的最后一丝暖红指向妖螺螺口——那里正含着块与\"望海碗\"同源的碎瓷,碎瓷上,隐约能看见陈平安当年未刻完的\"护\"字。
\"破阵兄,斩碎剑碑残片!\"李寒衣的声音罕见地带着急切,\"苏师妹,用犁铧护住碎瓷!这些妖螺...是想把雾隐宗的'人间星'炼成妖族的吞雾阵!\"
赵破阵的刀再次斩出,这次刀身上竟缠着观海楼的灶王爷画像光影。寒铁刀劈开剑碑残片的瞬间,海底突然浮出无数透明虚影——正是白天在雾中见过的渔妇、孩童、老匠人,他们手中都捧着盏渔火,正顺着赵破阵斩出的火路,一点点将妖螺体内的断剑碎片唤醒。
苏云萝的犁铧终于护住了最后一块碎瓷,她看见《耕战录》上陈平安的字迹已然完整:\"雾里耕渔,皆为剑胚;人间烟火,便是剑鞘。\"而在碎瓷片的反光中,她隐约看见雾渊更深处,有座刻满剑痕的石碑正在沉降,碑上首字,正是\"陈\"。
当最后一只妖螺化作雾水时,海底的碎瓷片自动拼成了半幅地图。江墨捡起地图,声音有些颤抖:\"这是...雾隐宗祖祖辈辈都在找的'归乡图'。观主说,只有集齐陈平安当年散落的七块碎瓷,才能打开剑气长城的'望乡门'。\"
赵破阵擦着刀上的妖血,忽然盯着地图边缘的小字笑了:\"老子就说这雾里的剑气不对味儿,合着陈平安早把回家的路,藏在这些妖螺的肚子里了。\"他踢了踢脚下的珊瑚礁,礁缝里竟长出株顶着金鳞的稻穗,\"观海楼的雾稻该丰收了吧?老子的刀,可是连妖螺肚子里的剑气都给你们薅出来当肥料了。\"
李寒衣望着渐渐澄清的海底,发现每只妖螺死去的地方都浮出块刻着字的贝壳。她捡起最近的一块,壳面上\"等你归\"三个字已被海水泡得发旧,却仍能看出是陈平安的笔锋。远处,观海楼的方向传来钟声,这次钟声里竟混着孩童的笑声——雾隐滩的雾,终于又染上了人间的温度。
暮色中,四人沿着珊瑚栈道返回。苏云萝忽然指着雾中浮现的新虚影:一个背着竹篓的少年正在礁石上刻字,竹篓里装着半块碎瓷、几枚金精铜钱,还有张画着灶王爷的黄纸。江墨轻声说:\"那是二十年前的陈平安,他离开雾隐宗时说,若有一日雾隐滩的雾冷了,就把这些虚影叫醒。\"
赵破阵突然停住脚步,盯着少年虚影手中的竹篓:\"老子的炊饼...好像也在那竹篓里?\"他摸着腰间的酒盏,盏底的剑形游鱼此刻竟在轻轻摆尾,\"观主说武夫的酒盏要装得下江海,老子看啊,还得装得下这些年陈平安藏在雾里的惦记。\"
海风带来渔歌,这次歌里多了句新词:\"雾里藏剑不藏心,刀耕剑守见人间。\"李寒衣望着观海楼露台上观主的身影,他正对着海面修补那只缺角的\"望海碗\",金线在雾中划出的轨迹,竟与海底碎瓷地图上的\"归乡路\"分毫不差。
夜深时,李寒衣独自站在露台。霜华剑突然指向东南方,那里的海雾中,隐约有艘挂着\"镇妖司\"灯笼的船只正在靠近。船影里,有个身着青衫的中年人负手而立,腰间悬着的,竟是与江墨同款的竹节棍,只是棍头嵌着的碎瓷片,比江墨的多出半角。
\"师叔,东南方向有剑气。\"苏云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手中的《耕战录》正泛着微光,\"书页上多了幅画,画里有个人站在雾渊深处的石碑前,石碑上写着'陈'字,旁边还有行小字:'雾散之日,便是归期。'\"
李寒衣望着渐渐逼近的船影,剑穗上的冰晶再次泛出暖红。她忽然明白,陈平安当年留下的\"望乡\"剑意,从来都不是为了让他们寻找故旧,而是为了让这东宝瓶洲的雾,永远记得剑气长城的人间烟火。而此刻逼近的船只,或许正是解开\"归乡图\"之谜的钥匙,亦或是,另一场关于\"守护\"的江湖奇遇的开始。
雾隐滩的雾,又浓了些。但这次的雾里,除了渔火与炊香,还多了丝若有若无的剑气——那是来自皑皑洲的剑,与东宝瓶洲的雾,在人间烟火中,悄然埋下的下一段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