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灵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绝句漫兴九首·其九》杜甫,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墨灵析,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诗句解析

- “眼见客愁愁不醒”:诗人直言自己客居他乡,满心愁绪,且这愁绪深沉难以消解。“眼见”强调愁绪如影随形,时刻在眼前,突出了愁的强烈与持久。开篇点明愁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无赖春色到江亭”:“无赖”一词本有顽皮、令人讨厌之意,这里赋予春色以人的情态,说春色不懂诗人的愁闷,自顾自地来到江亭。诗人将满腔愁绪迁怒于春色,看似无理,却生动地表现出他被愁绪缠绕,无处排遣的心境。

- “即遣花开深造次”:“遣”有使令之意,“造次”意为匆忙、鲁莽。诗人埋怨春色一来,就急促地让花儿开放。花开本是春日美景,在愁绪满怀的诗人眼中,却成了莽撞之举,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春色的不满,实则是借春色的“莽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乱。

- “便教莺语太丁宁”:“丁宁”形容声音细碎、频繁。诗人又抱怨春色让黄莺啼叫得过于细碎、殷勤。黄莺啼鸣本是春天生机的象征,但此刻却让诗人觉得聒噪,增添了他的烦恼。诗人以对花开、莺语的不满,将内心的客愁渲染得愈发浓重。

情感主旨

- 客愁的深化表达:整首诗围绕“客愁”展开,通过对春色的独特感受和描写,将客居他乡的愁绪推向深处。诗人以乐景写哀情,明媚的春光、盛开的花朵、婉转的莺啼,本应让人愉悦,却因诗人内心的愁闷,反而成为增添烦恼的因素,强烈的反差更加凸显出愁绪的深沉与难以排遣。

- 以景衬情的精妙运用:诗中借春色的烂漫与喧闹,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春色的“无赖”“造次”“丁宁”,看似无理的指责,实则是诗人情感的外射,巧妙地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景物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使读者更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客居异乡时那浓浓的愁绪。

创作背景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创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此时杜甫客居成都草堂 ,这一时期的社会与个人状况共同构成了该诗的创作背景:

社会层面

- 安史之乱的后续影响:安史之乱虽已接近尾声,但长达数年的战乱给社会带来了毁灭性打击。北方地区经济遭受重创,田园荒芜,大量人口伤亡或流离失所。城市破败不堪,商业凋零,社会生产与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即便杜甫身处相对安稳的成都,也难以忽视国家整体的衰败景象,他深知唐朝元气大伤,复兴之路艰难漫长,这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一直萦绕心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女儿都火化了,还陪白月光过生日?

小野泽

重生58:带着系统闯天下

飞翔的苍鹰

上城之下

李马

星铁:开局变身阿古茹奥特曼

莫比书生

综武:我文弱书生,众夫人身怀绝

来清酒半壶

美女总裁的僵尸老公

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