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强大的扶桑
年代文六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8章 强大的扶桑,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年代文六六,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五六站在含元殿的丹陛上,玄铁令牌悬浮于掌心,星图上那些新生的光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闪烁。
他指尖划过“日不落”三个字,光纹突然炸裂成漫天星屑,在殿柱上拼出一张细密的舆图。
长安为轴,商路为脉,四夷的节点如星子般嵌在绢布上,却在西域与东海的边缘显出模糊的锯齿状。
“不是疆域的征服,是共振的延伸。”
他低声自语,竹笛在袖中微微震颤。
殿外传来鸿胪寺卿的急报,扶桑遣唐使在驿馆中彻夜未眠,其随员携带的漆盒里,正装着新编的《征夷要略》,书页间的光纹带着青铜兵器的冷芒。
三日后,朱五六亲率羽林卫登上广运门。
城门楼的铜钟刚敲过辰时,东海方向突然飘来一缕异香,那是扶桑国的樱花熏香,却混着战船桐油的气息。
玄铁令牌瞬间发烫,投射出的海图上,数十艘挂着八幡大菩萨旗的楼船正穿过对马海峡,船头的铁锚刻着“拓土”二字,与长安商船的“通好”光纹格格不入。
“他们在模仿共振,却用错了频率。”
朱五六望着海图上扭曲的光丝,那些本应与“和而不同”相契的波动,此刻正像绷紧的弓弦般震颤。
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遣唐使带来的漆器,那些“巧夺天工”的光流旁,竟藏着细小的“纳贡”刻痕,当时只当是工匠的无心之失。
此时,扶桑国的紫宸殿内,孝德天皇正将一枚玉印按在《海外经略策》上。
印泥是用高丽的朱砂与琉球的珍珠粉调和的,在羊皮纸上晕出暗红的光纹。
“大唐的铜铃能让樱花唱《诗经》,朕的八咫镜就能让百济的稻穗长出大和文字。”
他指尖划过地图上的百济国,那里的光网节点本是与长安“丰饶”频率相通的,此刻却被一股蛮横的力量撕扯着。
遣唐使带回的铜铃就挂在殿角,铃舌已被换成铁制的,摇动时发出的不再是清越的共鸣,而是类似战鼓的沉闷声响。
负责观测星象的阴阳师跪奏:“长安的光网在向虾夷地延伸,若不抢先占据北海道,我邦的‘神国频率’将被同化。”
朱五六很快收到了百济的急报。信使的羊皮信上,稻穗的光纹正以诡异的角度弯折,原本“民以食为天”的波动里,硬生生挤入了“天皇恩赐”的假名。
更令人心惊的是,济州岛上的渔民发现,他们祭祀海神的木牌上,“风平浪静”的汉字旁,竟被凿刻上了“大八洲守护神”的神号,两种文字的光纹碰撞处,海水正泛起墨色的泡沫。
“共振不是嫁接,是共生。”朱五六将竹笛抵在城墙上,笛音穿过渭水,顺着漕运的商船向东海蔓延。
那些挂着“互通有无”铜铃的货船突然调转航向,在海州湾组成一道光墙——瓷瓶里封存的长安市井频率此刻全部苏醒,面摊的太极面团转出柔和的光晕,将扶桑楼船的“拓土”光纹轻轻托起,却不使其崩裂。
扶桑的楼船甲板上,武士们正将唐式的弩箭装上和弓。他们学长安的技法锻造箭簇,却在箭杆上刻满“武运长久”的咒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