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商家的信心得靠创意
太难得了的炎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商家的信心得靠创意,被打脸后,我靠歌词系统征服全球,太难得了的炎哥,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蹦就到“24小时”的时候,胡逸的手机在那堆曲谱里嗡嗡地震动起来了。
“胡老师啊,孙总那头说要提前把赞助合同给终止了。”助理小周的声音啊,都带着那种紧紧绷着的颤音呢,“他说啊,这救场的歌手里连个二线的都没有,就怕这活动热度不够,会影响他们新耳机的推广呢。”
胡逸这时候正在给绿芽乐队的那个姑娘摆弄胸牌的挂绳呢,一听这话,手上的动作就停住了。
那胸牌上“树会记得我们唱的歌吗”这个烫金的标语,在灯光下面泛着那种暖暖的光。他就用手指尖轻轻地在那标语上摸了摸,一下子就想起三天前陈女士的孙子举着个小话筒说“我要当最小领唱”的时候,那眼睛就像两颗泡在晨露里的小星星似的。
“你让孙总、李先生,还有市场部的王经理,半个小时之后到会议室来。”他把胸牌给系好了,一抬头的时候,眼底那种温暖的感觉就变成像清冷的泉水一样了,“还有啊,把最近三个月音乐环保活动的观众互动的数据都给调出来,要按照年龄层和传播渠道分类好的啊。”
会议室里的空调开得可足了,孙总刚一坐下就拽了拽自己的领带。
这个商业音乐公司的老板啊,向来都是把“利益”两个字明晃晃地写在脸上的,这时候那眉心都皱成一个疙瘩了:“胡老师啊,不是我不给你面子啊。”上回咱合作请的那顶流啊,线上直播的时候,峰值都破两千万了呢。那这次呢?
你瞅瞅这些个救场歌手啊,“他把桌上那份名单抽出来,‘啪’地拍在桌子上,”这里面粉丝量最多的才三十万,还是个唱民谣的小众歌手呢。
“孙总说得没错。”娱乐场所的李经理推了推他那金丝眼镜,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敲着,“我那边KtV的客户群里都有人问了,‘没有大明星的活动,凭啥让我们包场啊?’”
胡逸呢,没搭话,只是示意小周把投影仪打开。
屏幕刚一亮起来,就出现了一组动态数据图。蓝色的曲线啊,从“音乐环保公益演唱会”这个词条冒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往上升了,等到“普通人的声音计划”这个话题一发出来,那曲线就‘唰’地一下子往上猛蹿,最后就停在了“1.2亿”的阅读量这儿。
“这是上周发起的‘我和自然的一首歌’征集活动的数据。”胡逸拿起激光笔,那小红点就落在曲线最陡的地方,“有个退休教师用口琴吹了《童年》,还配了文字‘蝉鸣是夏天的原声带’呢,这转发量都有三百万了;还有个初中生用吉他弹自己写的《风经过稻田时》,被《青少年音乐报》给转载了。”
孙总眼睛眯起来了:“这些和救场歌手有啥关系啊?”
“关系就是——”胡逸把投影关掉,从文件夹里抽出一沓打印纸,“这些投稿的人里面啊,有七个会作为救场歌手上台表演呢。”他们本来就是话题的一部分,身上就带着故事呢。“他把第一页翻开,照片里有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妈妈,怀里抱着个两岁大的娃。”他说道,“这个林晓雨啊,上礼拜带着孩子在小区的绿化带那儿捡了二十袋垃圾,还拍视频说‘要给宝宝唱首《地球是首摇篮曲》’呢。你瞧,她抖音上的粉丝一下子就从三千涨到八万了。”
李先生的眼睛扫过打印纸上的评论截图,嘴里念叨着:“用户留言说‘这样的歌手可比那些流量明星有温度多了’?”
“所以啊,我就想提议改改表演的形式。”胡逸一边说着,一边把桌上笔记本打开,调出活动的流程图,“把固定的歌单给取消掉,改成‘观众之选’。
在现场呢,设置个投票屏,每首歌都让观众扫个码来决定下一个歌手唱啥。
救场歌手不再是被挑选的对象了,而是会成为观众一起‘共创’的焦点呢。”
孙总用手摸着下巴,有点疑惑地问:“那预热的事儿咋整呢?总不能到时候才临时想办法吧。”
“小周,把短视频的样片放一下呗。”
这时候,屏幕就亮起来了,是个三分二十秒的vlog。镜头从清晨的排练室开拍:林晓雨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对着谱子,孩子呢,抓着她的吉他拨片,笑得咯咯响;民谣歌手老陈蹲在地上,拿着粉笔在水泥地上画树,嘴里还哼着“年轮是时间的歌谱”;绿芽乐队的姑娘抱着吉他坐在银杏树下,一片叶子落到琴弦上,她就即兴弹了一段,声音清脆好听。
“这些都是他们排练时的真实花絮。”胡逸说道,“每条视频都带上话题#普通人的声音更响亮#,主要是凸显他们对音乐环保的理解。”
昨天试着发了林晓雨的那条视频,播放量都已经有五十万了,评论区里全是在问“想知道她现场会不会带着宝宝一起唱歌啊”。
李先生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他低头看了一眼,再抬头的时候,眼神里有了些变化:“我这边KtV的客户群里,有人转发了那个银杏树下的视频,还说‘这种活动带孩子来参加,可比看明星有意思多了’。”
孙总敲了敲桌子问:“还有别的情况吗?”
“还有这个呢。”胡逸打了个响指,会议室的门就被推开了,两个背着画夹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