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屿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章 星际和合:化解分歧共筑安全屏障与文明新阶,星烬纪元:末世挽歌,棉花屿展,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人类、高等文明、能量生命、维度生命以及新接触的宇宙生命形式多方合作的进程中,尽管面临着资源分配、价值观念差异等诸多分歧与潜在风险,但林羽、苏瑶、江诗涵和叶灵溪等人始终坚信,通过沟通与协作,定能化解分歧,共筑安全屏障,推动各文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新生命形式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联合团队决定开展一项大规模的星际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然而,在项目规划阶段,不同文明对于网络节点的布局和功能定位产生了较大分歧。一些文明认为应将节点集中设置在资源丰富的区域,以提高资源调配的通信效率;而另一些文明则主张均匀分布节点,以确保整个星际空间的通信覆盖均衡。
林羽紧急召开了项目协调会议,鼓励各方充分表达观点。在会议上,各方代表各抒己见,气氛一度紧张。但随着讨论的深入,大家逐渐认识到,两种方案都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平衡点。
经过多轮协商,最终确定了一个综合方案:在资源富集区域设置核心通信节点,同时在其他区域合理分布辅助节点,以实现通信效率与覆盖范围的兼顾。
“这次协商的成功,展示了我们不同文明之间求同存异、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我们保持这样的合作态度,任何困难都能克服。”林羽在会议总结时说道。
在文化交流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同文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差异,导致在一些联合艺术创作项目中出现了风格冲突。例如,在一次大型的星际艺术展览筹备过程中,人类艺术家注重具象表达和情感传递,而新生命形式的艺术家则更倾向于抽象的能量形态展示,双方在作品融合上产生了分歧。
江诗涵组织了专门的文化交流研讨会,邀请双方艺术家深入交流创作理念和文化背景。通过交流,艺术家们逐渐理解了彼此的创作意图,开始尝试在作品中融入对方的元素,创造出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跨文明艺术作品。
“文化的交流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魅力。这次经历让我们对不同文明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一位参与创作的人类艺术家感慨地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