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崇祯年间
华流小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章 崇祯年间,系统:我周天子,天下一统啦哈哈,华流小子,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姬太枚站在京师的街头,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把系统的存在告诉嬴欣怡。他知道,有时候,秘密就像是一壶老酒,藏得越深,味道越醇厚。
“太枚,这里好热闹啊!”嬴欣怡兴奋地拉着他的袖子,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姬太枚微微一笑,心里却在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个超级红警爆兵时空系统在这个时空中立足。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街角的一张告示上,上面赫然写着“袁崇焕明日午时三刻问斩”。
他心中一惊,这可是个大新闻。袁崇焕,那个在历史上被冤枉的大将,竟然要被崇祯皇帝杀掉。他知道,这正是崇祯四年,一个动荡的时代。
“老婆,看来我们来到了一个有趣的时代。”姬太枚故作轻松地说道,心里却在飞快地转动着。
嬴欣怡好奇地看着他:“有趣的时代?怎么说?”
“你看,这里的人都在谈论袁崇焕,看来我们有机会见证一段历史。”姬太枚说着,心里却在想,或许他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改变一些事情。
他拉着嬴欣怡的手,穿过人群,来到了一家茶馆。茶馆里人声鼎沸,大家都在讨论着袁崇焕的事情。
“听说了吗?袁崇焕要被皇上杀掉了!”一个茶客大声说道。
“是啊,真是可惜了,他可是个忠臣啊!”另一个茶客附和道。
姬太枚听着这些议论,心中已经有了计划。他知道,系统的能力足以让他在这个时代掀起一场风暴。
“老婆,我们得做点什么。”姬太枚低声对嬴欣怡说道。
嬴欣怡看着他,眼中满是信任:“太枚,我相信你。”
姬太枚点了点头,他知道,这将是一场冒险,但他已经准备好了。
他悄悄地从怀中摸出系统终端,心中默念着指令。一瞬间,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虚拟的屏幕,上面显示着各种选项。
姬太枚和嬴欣怡穿过了时空的旋涡,一眨眼的功夫,两人便站在了京师的街头。姬太枚心中暗自窃喜,他那超级红警爆兵时空系统又一次发挥了神效,而他的老婆嬴欣怡却浑然不知,只当是又一次奇妙的旅行。
“太枚,这里怎么感觉...古色古香的?”嬴欣怡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只见街道两旁的建筑古朴典雅,行人的服饰也是她从未见过的样式。
姬太枚故作神秘地一笑:“老婆,这就是我带你来的特别地方,你不觉得这里很有情调吗?”他心里却在想,这系统真是个宝贝,连穿越时空都能做得如此悄无声息。
两人根据系统的定位,来到了紫禁城西边不远处的一座医馆。这座医馆外观古朴,门楣上挂着一块匾额,上书“中华医馆”四个大字,显得庄重而神秘。
“哇,太枚,你怎么知道这里有医馆的?”嬴欣怡惊讶地问。
姬太枚眨了眨眼:“直觉,女人的直觉,男人的...第六感。”
走进医馆,里面却是另一番景象。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与外面的古色古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姬太枚心中暗笑,这系统还真是贴心,连住的地方都安排得这么周到。
“太枚,这里...真的是医馆吗?”嬴欣怡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然,我们可是全能的医生,中西结合,还有...”姬太枚故意停顿了一下,神秘兮兮地说,“神明直接赐予的至高医术!”
嬴欣怡半信半疑,但看着姬太枚那自信满满的样子,她也只能选择相信。两人在医馆内安顿下来,开始了他们在大明崇祯年间的生活。
在大明帝国的心脏,京师的街道上,流言蜚语像野火一样蔓延。袁崇焕,这位曾经的英雄,如今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街头巷尾,老百姓们议论纷纷,恨不得亲手将他送上断头台。
然而,姬太枚却对这出戏码嗤之以鼻。他知道,历史书上的袁崇焕并非如此,他决定要出手相救。
他轻触系统终端,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系统,给我来200个火神枪士兵,记得,要物美价廉。”
系统应声而动,一两白银瞬间兑换成了200名火神枪士兵。这些士兵个个身披藤甲,手持火枪,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们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系统赋予的超级战士,子弹无限,防护初等,简直就是古代战场上的黑科技。
“目标,法场。”姬太枚下达了指令,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火神枪士兵们如同潮水般涌出医馆,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气势如虹。街上的百姓们目瞪口呆,这是什么军队?怎么从未见过?
法场外,刽子手已经磨刀霍霍,袁崇焕被绑在木桩上,面如死灰。围观的百姓们情绪激昂,叫嚣着要他血债血偿。
就在这时,火神枪士兵们如同天降神兵,冲进了法场。他们的动作迅猛而有序,火枪齐鸣,子弹如同雨点般射向了刽子手和守卫。场面一度混乱,百姓们惊慌失措,四处逃散。
袁崇焕瞪大了眼睛,这是什么情况?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机。
火神枪士兵们迅速控制了局面,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袁崇焕被迅速解救,他被一名士兵扛在肩上,迅速撤离了法场。
整个过程,姬太枚都没有露面。他站在医馆的窗边,望着远处的混乱,嘴角挂着满意的微笑。“系统,干得不错。”
他知道,这一举动将会在大明帝国掀起轩然大波,但他不在乎。他只是做了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紫禁城的金銮殿上,脸色铁青,怒气冲冲。他的龙袍在风中微微摆动,仿佛在表达着他的愤怒。袁崇焕被救走的消息像一颗炸弹,在朝堂上炸开了锅。
“这...这是怎么回事?!”朱由检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他的眼神如同利剑,扫过跪在地上的大臣们。
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谁也不敢抬头直视皇帝的目光。只有几个胆大的,小声地嘀咕着:“陛下,这...这袁崇焕恐怕是被鞑子救走的。”
“鞑子?!”朱由检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结,他没想到,自己治下的大明,竟然会被外敌如此挑衅。
他很想立刻发兵,给那些鞑子一点颜色看看。但是,当他想到国库的空虚,军队的废弛,他的心就沉了下去。他知道,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那个可以随意挥师北伐的强盛帝国了。
“陛下,我们...我们还是先发诏书谴责鞑子吧。”一个老臣颤巍巍地提议。
朱由检叹了口气,他知道,这恐怕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他挥了挥手,示意大臣们退下,自己则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
诏书很快就写好了,朱由检亲自审阅。他看着那一行行的字,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份诏书,不过是一张纸,它改变不了什么,但它至少能表达他的愤怒。
诏书发布后,整个大明帝国都沸腾了。百姓们议论纷纷,有的人愤怒,有的人担忧,有的人则在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没有被卷入这场纷争。
而姬太枚,这个幕后的黑手,却躲在医馆里,悠闲地喝着茶。他看着窗外的喧嚣,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
“看来,我的小小举动,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波澜。”他自言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得意。
他知道,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而他,就是那个操控棋局的人。
盛京城,满清王朝的心脏,皇太极的宫殿里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氛。这位满清的雄主,正眉头紧锁地端详着手中的诏书,那是大明帝国崇祯皇帝的谴责文书。
“袁崇焕?大汉奸?这都哪儿跟哪儿啊?”皇太极一脸困惑,他那锐利的目光仿佛要穿透这薄薄的纸背,直指明帝国的深处。
他的臣子们也是一脸的莫名其妙,这明帝国的皇帝是不是吃错了药,怎么突然就发飙了呢?有的大臣小声议论着:“皇上,这袁崇焕是明帝国的将领,跟咱们有啥关系?”
皇太极叹了口气,他知道,这肯定是误会了。但他也明白,这种误会可不好解释,毕竟自己和明帝国的关系一直就不怎么融洽。
“传令下去,咱们也发个诏书,”皇太极沉声道,“咱们没干过的事,不能就这么认了。”
诏书很快起草好了,皇太极亲自审阅,他要确保每一个字都透着无辜和愤怒。他知道,这份诏书不仅是对明帝国的回应,也是对自己子民的交代。
“皇上,咱们是不是也该准备一下,万一明军打过来呢?”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问。
皇太极摆了摆手,他心中有数,明帝国现在也是自顾不暇,不太可能真的发动进攻。
“备好粮草,整顿兵马,但不要轻举妄动。”皇太极命令道,“咱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稳定内部,发展生产,增强实力。”
大臣们领命而去,皇太极又回到了他的书桌前,他的目光落在了一幅地图上,那是大明帝国的疆域图。
“袁崇焕啊袁崇焕,你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能掀起这么大的风浪?”皇太极喃喃自语,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看来,这场戏越来越好看了。”
在黄海的波涛中,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岛,名叫毛岛。它就像一颗被海浪遗忘的珍珠,静静地躺在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岛上,海风轻拂,海鸥盘旋,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
然而,这份宁静很快被一阵喧嚣打破。200名火绳枪士兵,穿着奇装异服,带着一位被绑着的大明将领,悄然登上了这座小岛。这位将领不是别人,正是被崇祯皇帝误会的袁崇焕。
袁崇焕一脸茫然地看着四周,他的心中充满了疑惑。“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里?”他心想。
火绳枪士兵们则迅速在岛上建立起了临时的营地,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显然不是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
“头儿,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个明将带到这个鸟不生蛋的地方?”一名士兵好奇地问。
“你不懂,这是上头的命令。”另一名看似领头的士兵回答,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芒,“听说,这个人对我们的计划至关重要。”
袁崇焕被安置在了一个简陋的帐篷里,他的目光透过帐篷的缝隙,观察着这些士兵。他发现,这些士兵虽然装备奇怪,但纪律严明,显然不是普通的军队。
“你们究竟是谁?为什么要救我?”袁崇焕终于忍不住问道。
领头的士兵微微一笑,他摘下了头盔,露出了一张年轻的脸。“我们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能死。”
袁崇焕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他没想到,在这种绝境中,竟然还有人愿意救他。
“那你们打算怎么办?”袁崇焕问。
“怎么办?当然是等待指令。”领头的士兵回答。
在毛岛上,原本宁静的海风中突然夹杂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天空中,一阵奇怪的声音由远及近,打破了小岛的宁静。那是姬太枚召唤的六百名火绳枪兵,他们乘坐着系统的空投舱,如同天降神兵一般,降落在了岛上。
“哇哦,头儿,咱们这是有新伙伴了!”一名在岛上的火绳枪兵看着天空中缓缓降落的空投舱,惊讶地说道。
“准备迎接新兵!”领头的士兵一声令下,岛上的士兵们迅速集合,准备迎接新到的战友。
随着空投舱的打开,六百名火绳枪兵鱼贯而出,他们迅速整队,与岛上的士兵汇合。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显然,他们已经知道自己的使命。
袁崇焕站在他们面前,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神情。“诸位,我们的目标是辽东半岛的后金政权。”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威严不容侵犯!”
士兵们齐声应和,他们的士气高昂,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好了,伙计们,让我们开始表演吧!”袁崇焕挥了挥手中的火绳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我们要让后金的军队尝尝我们的厉害!”
于是,这支被称为“毛岛农民起义军”的队伍,在袁崇焕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的骚扰行动。他们如同幽灵一般,出现在辽东半岛的各个角落,每一次出现都给后金政权带来不小的麻烦。
“报告将军,毛岛的不明军队又来骚扰了!”一名后金士兵气喘吁吁地跑进了盛京城的皇宫。
皇太极的眉头紧锁,他没想到,这些不明军队竟然如此难缠。“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和我们作对?”他喃喃自语。
而在京师,姬太枚正通过系统的终端,观察着这一切。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玩味,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袁崇焕,干得不错。”他轻声说道,“就让这场游戏继续下去吧,看看后金能撑多久。”
于是,毛岛上的火枪手们在袁崇焕的指挥下,继续他们的骚扰行动。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后金政权不得安宁,为大明帝国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在京师的中华医馆内,姬太枚化身为一位悬壶济世的郎中,他的身边是温柔贤淑的嬴欣怡。两人平日里忙里忙外,为百姓治病解忧,俨然成了当地的活菩萨。
“太枚,你看这位大娘的咳嗽似乎又严重了。”嬴欣怡轻声说道,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担忧。
姬太枚微微一笑,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别担心,我有办法。”
他拿出了系统赋予的至高医术,那些看似普通的草药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魔力,不一会儿,一剂特效药就配制好了。
“大娘,您试试看这个。”姬太枚将药递给了咳嗽的大娘,语气温和。
大娘半信半疑地喝了下去,不一会儿,她的咳嗽竟然真的减轻了。“神医啊,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大娘激动地说道。
姬太枚和嬴欣怡相视一笑,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满足感。他们知道,这些小小的善举,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希望。
而在医馆的后堂,姬太枚还有一项秘密任务。他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通过系统的终端,远程指挥着毛岛上的火绳枪兵。
“今天,我们要给后金政权加点料。”姬太枚的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
他轻轻一点,指令便传达给了毛岛上的袁崇焕。而他和嬴欣怡,则继续在医馆内,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治疗。
“太枚,你看那位大叔的腿伤,我们该怎么治疗?”嬴欣怡指着一位腿部受伤的大叔问道。
姬太枚仔细观察了一下,然后自信地说道:“这个简单,看我的。”
他拿出了系统赋予的医疗工具,一番操作后,大叔的腿伤竟然奇迹般地愈合了。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大叔惊讶地看着自己的腿,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这是秘密。”姬太枚神秘地笑了笑,“只要相信,就会有奇迹。”
就这样,姬太枚和嬴欣怡在京师的中华医馆里,一边悬壶济世,一边远程指挥着毛岛上的火绳枪兵,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忙碌,但也充满了意义。
在京师的繁华背后,姬太枚的心里有一盘大棋。他日日夜夜思考着如何让大明帝国的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同时也在考虑如何让崇祯皇帝能够听听民众的声音。
“如果皇帝不听,那就让他的儿子来听听。”姬太枚心里打着算盘,他决定秘密联系大明帝国的太子。
他通过一些秘密渠道,向太子传递了一个信息:“太子殿下,想要了解民情,想要学习治国之道吗?来中华医馆,您将得到一所意想不到的学校。”
太子朱慈烺,一个聪明而有抱负的年轻人,他早就对父亲的君主专制感到不满,也希望能够找到改变大明帝国命运的方法。收到姬太枚的信息后,他心动了。
“父皇总是忙于国事,或许我该去看看。”朱慈烺自言自语,他的眼中闪烁着好奇和决心。
于是,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说是要出宫去视察民情,顺便“体验民间生活”。崇祯皇帝虽然忙碌,但听到儿子有这样的想法,也点头同意了。
朱慈烺带着几个心腹,悄悄来到了中华医馆。他一进门,就看到了姬太枚和嬴欣怡忙碌的身影。
“太子殿下,欢迎您的到来。”姬太枚微笑着迎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意。
朱慈烺环顾四周,看着那些被治愈的百姓脸上的笑容,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姬大夫,这里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朱慈烺感慨地说。
“这里不仅有治病的良药,还有治国的智慧。”姬太枚意味深长地说,“太子殿下,您愿意学吗?”
朱慈烺点了点头,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从那天起,他便在中华医馆里学习,从百姓的疾苦中学到了很多治国的真知。
而姬太枚,除了教他医术,更多的是教他如何倾听民众的声音,如何理解民众的需求,如何用更加开明和民主的方式来治理国家。
“太子殿下,治国就像治病,需要对症下药。”姬太枚一边给病人配药,一边说道。
朱慈烺认真地听着,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姬太枚的教诲。他知道,这些知识将会是他未来治国的重要财富。
而姬太枚,他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太子,希望有一天,大明帝国能够在太子的手中,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姬太枚站在医馆的窗边,眺望着京师的繁华街景,他的思绪飘得很远。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可能的未来图景:是战火纷飞的乱世,还是和平繁荣的盛世?
“太枚,你又在思考国家大事了?”嬴欣怡轻声问道,她总能敏锐地捕捉到姬太枚的情绪变化。
姬太枚转过身,微笑着回答:“是啊,我在想,怎样才能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为什么不直接推翻旧的,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呢?”嬴欣怡好奇地问。
姬太枚叹了口气,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复杂:“推翻一个朝代,谈何容易?那意味着战乱,意味着无数无辜百姓的牺牲。”
他走到书桌前,拿起一支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似乎在绘制着他心中的蓝图。
“君主立宪,虽然不完美,但至少可以减少流血冲突,给国家一个平稳过渡的机会。”姬太枚解释道,“而且,太子朱慈烺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我相信他能够带领大明走向更好的未来。”
嬴欣怡点了点头,她理解姬太枚的想法,但她的眼神中还是带着一丝担忧:“可是,改革的路上,总会有很多阻力。”
“没错,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姬太枚的语气坚定,“我们要做的,就是为这线希望铺路。”
就在这时,太子朱慈烺走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姬大夫,我今天学到了很多,我越来越明白,要想让国家强大,就必须改革。”
姬太枚微笑着点了点头:“太子殿下,您能这么想,真是国家之幸。”
“但是,我担心父皇不会同意。”朱慈烺的脸上闪过一丝忧虑。
姬太枚拍了拍太子的肩膀,鼓励道:“殿下,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一步一步来,总有一天,会看到成果的。”
朱慈烺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花。
在紫禁城的深处,崇祯皇帝的书房内,灯火通明。太子朱慈烺站在父亲的面前,他的眼神坚定,心中充满了改革的热忱。
“父皇,儿臣认为,为了东宫和紫禁城的安全,我们应该重新组织太子六军。”朱慈烺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
崇祯皇帝抬起头,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但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探究:“重新组织六军?这是为何?”
朱慈烺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一个说服父亲的机会,也是展示自己治国理念的时刻。
“父皇,现在的六军虽然忠诚,但装备陈旧,训练不足。如果遇到真正的危机,恐怕难以应对。”朱慈烺认真地说,“儿臣建议,我们应该引进新的武器,采用新的训练方法,建立一支真正能够保护皇室安全的军队。”
崇祯皇帝沉默了一会儿,他的心中确实有很多疑虑。但看着眼前这个充满热情的儿子,他的内心不禁柔软了几分。
“你这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想法?”崇祯皇帝问道,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
朱慈烺微微一笑,他知道,是时候向父亲透露一些真相了:“儿臣在中华医馆学习了一些治国之道,那里的姬大夫让儿臣明白了很多道理。”
崇祯皇帝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他并没有深究:“既然是你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那便试试吧。毕竟是自己人,朕信得过。”
朱慈烺的心中一阵激动,他没想到父亲竟然这么容易就答应了。他立刻跪下,感激地说:“谢父皇信任,儿臣定不负所望。”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起来吧,朕等着看你的成果。”
几天后,太子六军的重组工作开始了。朱慈烺亲自挑选了6000名精兵,他们都是年轻力壮、忠诚可靠的士兵。
在京师的西山一带,有一片荒地,平日里人迹罕至,但今天却显得有些不同寻常。在夜色的掩护下,一批神秘的货物悄然出现在了这里。
姬太枚站在荒地的中央,他的手中拿着系统的终端,脸上带着一丝得意的微笑。“系统,开始传输。”
随着他的指令下达,地面上开始出现一个个木箱,它们整齐地排列着,仿佛一支等待检阅的队伍。这些木箱里装的,正是6000杆火绳枪和一些火药炸弹。
“太划算了,这笔生意。”姬太枚心里暗自盘算,他只花了12两白银,就买到了这么多装备,而且质量上乘,这让他心里有点小得意。
第二天,太子朱慈烺收到了姬太枚的消息,他立刻带着几名心腹来到了西山的荒地。当他看到那些木箱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姬大夫,这些...都是真的?”朱慈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可置信。
姬太枚微笑着点了点头:“太子殿下,这些都是真的。我是海外华人的头目,我们愿意用这批装备支援国家的改革。”
朱慈烺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他没想到姬太枚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他感激地看着姬太枚:“姬大夫,您的大恩大德,我朱慈烺没齿难忘。”
姬太枚摆了摆手,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深邃:“太子殿下,您不必客气。我们海外华人,也希望能够看到祖国的繁荣昌盛。”
随后,朱慈烺命令心腹将这些装备秘密运回了军营。士兵们看着这些崭新的火绳枪和火药炸弹,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看这火枪,多新啊!还有这些炸弹,威力肯定不小!”一名士兵兴奋地说。
“是啊,有了这些装备,我们还怕什么敌人?”另一名士兵附和道。
朱慈烺站在他们面前,他的心中充满了信心:“兄弟们,有了这些装备,我们就是大明最强大的军队。我们要用它们,保护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人民。”
士兵们齐声应和,他们的士气空前高涨。而姬太枚,则在远处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满意的微笑。
“这笔小生意,做得值。”姬太枚心里暗自得意,他知道,这些装备将会在大明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大明王朝的朝堂上,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上演。朝会的日子,本应是商讨国事的严肃场合,但今天,却成了守旧派和改革派的角力场。
“皇上,太子手握重兵,恐有逼宫之嫌啊!”一位守旧派的老臣颤巍巍地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忧虑。
“是啊,皇上,唐太宗李世民的例子还历历在目,我们不能不防啊!”另一位大臣紧接着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
太子朱慈烺站在殿中,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焦虑。他知道,这些大臣们的阻挠,可能会让他的改革计划化为泡影。
就在这时,崇祯皇帝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他一拍桌子,怒吼道:“这6000人本来就是皇室的子弟,我配给太子就是为了保卫紫禁城的安全,谁反对,我就送他去见太祖皇帝!”
皇帝的这一声怒吼,如同平地一声雷,让整个朝堂为之一震。大臣们纷纷噤声,他们没想到,皇上竟然会如此坚决地支持太子。
那些守旧派的大臣们,平日里对皇帝呼来喝去,似乎颇有权势,但真正面对皇帝的怒火时,他们却像被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皇上息怒,臣等不敢!”一位大臣连忙跪下,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冷汗。
其他的大臣也纷纷跪下,他们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皇上息怒,臣等知错了。”
崇祯皇帝冷冷地扫了他们一眼,他的心中对这些贪生怕死的官员们充满了厌恶。但他也知道,现在还不是清算的时候。
“都起来吧,以后不要再提此事。”崇祯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大臣们如释重负地站了起来,他们再也不敢多言。
而太子朱慈烺,他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自己能够继续推进改革,全靠父皇的支持。
朝会结束后,朱慈烺立刻回到了东宫,他要开始着手整顿太子六军。他相信,有了这支军队,他就能够更好地保卫国家,推动改革。
而那些守旧派的大臣们,他们虽然心中不甘,但也只能在背后嘀咕几句,再也不敢公开反对了。毕竟,谁也不愿意真的去见太祖皇帝。
在朝堂之上,守旧派大臣们的脸色比墨水还要黑。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对太子的阻挠,竟然会招来如此诡异的遭遇。
“皇上,臣等冤枉啊!”一位大臣哭丧着脸,他的声音在颤抖。
但崇祯皇帝已经失去了耐心,他挥了挥手,示意侍卫将这些大臣带下去。大臣们被带出了大殿,他们的哭喊声渐渐远去。
突然,一阵奇异的光芒在大殿外闪过,那些被带走的守旧派大臣们,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一位年轻的官员惊讶地问道,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难道是天意?”另一位官员喃喃自语,他的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
而姬太枚,这位幕后的黑手,正站在医馆的窗边,他的嘴角勾起了一抹玩味的笑。他轻轻触摸着胸前的系统终端,眼中闪过一丝狡黠。
“系统,启动时空传送。”
随着他的指令,那些守旧派大臣们被传送到了洪武年间,也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代。
他们出现在了应天府的皇宫中,四周是金碧辉煌的宫殿,还有那些威武的侍卫。他们看到一位威严的老人坐在龙椅上,正是太祖皇帝朱元璋。
“你们是谁?竟敢闯入皇宫?”朱元璋的声音如同雷霆,让这些大臣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我...我们是大明的臣子...”一位大臣结结巴巴地说,他的腿已经开始发软。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他看着这些大臣们,他们的衣着古怪,态度懦弱,完全没有他所欣赏的大臣风范。
“一群废物!”朱元璋冷哼一声,“来人,把他们拖出去砍了。”
侍卫们立刻上前,将这些大臣们拖了出去。大臣们惊恐地尖叫着,他们的哭喊声在皇宫中回荡。
“冤枉啊!皇上饶命!”
但朱元璋的命令不容置疑,这些大臣们很快就被处决了。
在大明帝国的朝廷上,一股诡异的风似乎在悄然吹拂。那些阻挠改革的守旧派官员,以及那些贪污腐败的蛀虫们,一个接一个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了。
“哎,老张今天怎么没来上朝?”一位官员好奇地问。
“不知道啊,昨天还看见他呢。”另一位官员回答,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这样的对话在朝堂上此起彼伏,但没有人知道,这些失踪的官员们正经历着什么。
姬太枚站在医馆的庭院里,他的手中拿着一杯清茶,嘴角带着一抹淡淡的微笑。他轻轻一挥手,又是一批官员消失在了原地。
“系统,送他们去冰河时代。”姬太枚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在遥远的冰河时代,这些官员们突然出现在了一片冰天雪地之中。他们穿着官服,显得格外突兀。
“这...这是哪里?怎么这么冷?”一位官员结结巴巴地说,他的牙齿在打颤。
“我们...我们是不是被流放了?”另一位官员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恐惧。
但没有人回答他们,只有寒风在呼啸,冰雪在堆积。这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官员们,现在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
在大明帝国的朝廷上,随着这些官员的消失,改革的阻力突然减轻了。太子朱慈烺和崇祯皇帝都感到了一丝轻松。
“看来,天也在帮我们改革。”崇祯皇帝感慨地说。
朱慈烺点了点头,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父皇,我们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
朝廷上的其他官员们也开始意识到,那些失踪的同僚们可能是触碰了某种禁忌。他们不敢再阻挠改革,也不敢再贪污腐败。
“崇祯第一迷案”,这个称呼在后来的史学家们口中流传开来。他们对这个事件充满了好奇和猜测,但没有人能够揭开这个谜团。
而姬太枚,这位幕后的神秘人物,他的名字和事迹并没有被记载在史书中。
他就像一位时空的魔术师,轻轻一挥手,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在他的医馆里,姬太枚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手中把玩着一枚古铜色的时空穿梭器。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却蕴含着改变历史的力量。
“系统,战国时期,秦朝,晚清……”他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思考的光芒,“每一次历史的改变,都会给我带来新的力量。”
姬太枚,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传开,却无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他就像一位时空的魔术师,轻轻一挥手,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在一次神秘的仪式中,姬太枚站在一个巨大的时空漩涡前,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他知道,每一次历史的改变,都会给他带来新的力量。
“系统,开始执行计划。”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时空中回荡。
一道光芒闪过,他的身影消失在了原地。
第一次改变:阻止正史之中周朝的灭亡
他出现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大地,这是一个诸侯割据,战火连天的时代。姬太枚的目标是阻止周朝的灭亡,让这个古老的王朝再次统一华夏。
他找到了周天子,一个年轻而有抱负的君主,他的眼中闪烁着对统一的渴望。
“天子,我有一个计划,可以让周朝再次统一华夏。”姬太枚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诱惑。
周天子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知道,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在姬太枚的帮助下,周朝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征战。他利用自己的时空之力,为周朝带来了先进的武器和知识,最终帮助周朝实现了统一。
第二次改变:延续大秦王朝
接下来,姬太枚来到了大秦王朝的末期。他的目标是延续这个伟大的帝国,阻止它的灭亡。
他找到了秦始皇,这位统一六国的雄主,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永恒的渴望。
“陛下,我有一个计划,可以让大秦王朝永远延续。”姬太枚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诱惑。
秦始皇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知道,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在姬太枚的帮助下,大秦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征战。他利用自己的时空之力,为大秦带来了无尽的资源和知识,最终帮助大秦实现了永恒的统治。
第三次改变:君主立宪制的改革
最后,姬太枚来到了晚清时期,这是一个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时代。他的目标是推动君主立宪制的改革,让这个古老的帝国焕发新的生机。
他找到了恭亲王,这位晚清的实际统治者的属下,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权力的渴望。
“亲王,我有一个计划,可以让大清帝国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改革。”姬太枚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诱惑。
恭亲王奕昕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知道,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在姬太枚的帮助下,晚清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他利用自己的时空之力,为晚清带来了先进的制度和知识,最终帮助晚清实现了君主立宪制的改革。
现在的姬太枚,拥有着非常强大且恐怖的力量。他可以将低于5000人以下的人一起传送任意的时间空间环境之中。
在大明帝国的朝堂之上,一度被贪腐的阴霾笼罩的殿堂,如今似乎透进了一缕阳光。随着贪腐率的急剧下滑,大明似乎迎来了一次重生。但在这表面的繁荣背后,土地问题、农民问题和百姓的民生问题依旧根深蒂固,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太子朱慈烺站在书房的窗前,眺望着繁华的京城,他的眉头紧锁。他知道,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大明的这次重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太子殿下,您又在为国事操心了?”姬太枚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轻松的笑意。
朱慈烺转过身,看着这位神秘的医馆主人,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姬大夫,您总是能看透我的心思。”
姬太枚微笑着摇了摇头:“我只是知道,大明的病根不在于几个贪官,而在于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朱慈烺点了点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我知道,所以我打算推行一系列改革。”
“土地改革,让农民有地可种;减轻赋税,让百姓的负担不再沉重;建立新的教育体系,让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机会。”朱慈烺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姬太枚的嘴角勾起了一抹赞赏的微笑:“太子殿下,您的想法很好,但这些改革都需要时间,也需要人民的支持。”
朱慈烺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我知道,但我愿意为了大明的未来,去做这些艰难的事情。”
就在这时,一位官员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慌张:“太子殿下,不好了,江南地区又发生了农民起义!”
朱慈烺的脸色一沉,他知道,这正是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立刻召集大臣,商讨对策。”朱慈烺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官员领命而去,朱慈烺转身看向姬太枚:“姬大夫,您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姬太枚微微一笑,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深邃:“太子殿下,我一直都在。”
在京师的中华医馆,姬太枚正坐在书桌前,手中把玩着一枚闪烁着光芒的时空传送器。他的脸上挂着一抹神秘的微笑,心中早已酝酿出一个惊天的计划。
“系统,启动召唤。”他轻声命令。
随着他的指令,8000两白银瞬间化为光芒,十万名装备精良的士兵应运而生。他们身穿3级头盔、3级铠甲,手中握着56式半自动步枪,个个神情坚定,仿佛是从战场上走出来的英雄。
“你们的任务是去江南,解决那些为非作歹的地主和富商。”姬太枚的声音在士兵们的耳中响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士兵们齐声应诺,眼中闪烁着对正义的渴望。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那些在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农民。
“出发!”姬太枚一声令下,十万名士兵如潮水般涌向江南。
在江南的某个小镇,地主们正在享受着奢华的生活,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听说最近有些农民闹事,真是可笑。”一位富商端着酒杯,满脸不屑。
“是啊,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另一位地主冷笑着回应。
就在这时,十万名士兵如同幽灵般出现在了小镇的街头,枪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小镇的宁静。
“所有人,立刻停止你们的罪行!”领头的士兵大声喊道,声音如同雷霆,震慑着每一个人。
地主们面面相觑,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军队,心中充满了恐惧。
“你们是谁?”一位地主结结巴巴地问,声音颤抖。
“我们是来为农民讨公道的!”士兵们齐声回应,毫不留情地朝他们逼近。
随着命令的下达,士兵们迅速展开行动,毫不留情地“解决”那些为非作歹的地主和富商。他们的土地被收归国库,财产也被一一没收。
“这就是你们的下场!”一名士兵冷冷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正义的火焰。
而在远处,农民们看到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激动和希望。他们知道,自己的苦日子终于要结束了。
“谢谢你们,终于有人为我们出头了!”一位农民感动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泪光。
随着士兵们的行动,江南的土地被重新分配,农民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姬太枚的计划如同一阵春风,吹拂着这个古老的土地。
而在京师,姬太枚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他知道,这只是他宏伟计划的开始,而大明帝国的未来,正逐渐走向光明。
在大明帝国的南方,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正在上演。四个月的时间,仿佛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对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10万名装备着56式半自动步枪的士兵,如同一道钢铁洪流,穿梭在江南的田野与城镇之间。他们的到来,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解放。
地主们的庄园,曾经是农民们望而生畏的地方,如今却变得寂静无声。那些为非作歹的地主、富商和资本家,有的在睡梦中被突然的枪声惊醒,有的在逃跑的路上被无情的子弹击倒。他们的贪婪和暴行,终于在这个时代画上了句号。
“听说了吗?那个总是欺压我们的地主,昨晚被士兵们带走了!”一个农民激动地对同伴说。
“是啊,我还听说,他们家的田地现在要分给我们了呢!”另一个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悦。
在江南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聚集在村口,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看着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地主和富商们,一个个被押解着走过,心中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看来,我们的日子要变好了!”一个老农感慨地说,他的眼中闪烁着泪花。
士兵们严格执行着姬太枚的命令,他们不仅是执行者,更是这个时代变革的见证者。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果断,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是为了正义和公平。
在这场变革中,恶棍们也未能幸免。那些曾经在市井中横行霸道的恶棍,如今也尝到了恐惧的滋味。他们中的一些人试图用金钱和权力来换取生命,但在这个新时代的浪潮中,他们的挣扎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大人,饶命啊!我愿意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国家!”一个肥胖的富商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哀求。
但士兵们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继续执行他们的任务。他们知道,这个时代不需要这样的寄生虫。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南的土地上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农民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开始辛勤地耕作,期待着丰收的季节。
在京师的中华医馆内,姬太枚站在一副巨大的大明地图前,他的手指在江南省、湖广行省、广西省、云贵省、川渝省等地轻轻划过。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系统,开始执行分解程序。”他轻声命令。
随着他的指令,10万名装备精良的士兵瞬间分解,化为了80万名手持燧发枪的士兵。他们如同无数的光影,迅速分散,向着大明帝国的南方各省进军。
这些燧发枪士兵,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土地改革,为了农民的自由。
在江南省的肥沃田野上,一位地主正坐在他的庄园里,享受着农民们的劳动成果。他从未想过,自己的好日子会这么快就到头。
“砰!”一声枪响,地主的脸上还带着惊愕的表情,就已经倒在了地上。他的庄园外,一名燧发枪士兵收起了枪,继续前进。
“大人,您这是为了什么?”一位农民颤抖着问。
士兵微笑着回答:“为了你们的土地,为了你们的自由。”
在湖广行省,一位富商正打算将一批粮食高价卖给饥饿的百姓。他不知道,自己的贪婪已经为他敲响了丧钟。
“砰!”又是一声枪响,富商的身体软软地倒在了粮食堆上。燧发枪士兵们将粮食分给了百姓,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