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八回 锦毛鼠龙楼封护卫 邓九如饭店遇恩星,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蒋平向包拯禀报要去寻找韩彰,随后换上道士的装束,朝着丹凤岭翠云峰的方向出发。
再说韩彰,自从祭扫完祖坟后,打听到蒋平等人已经从平县启程,他便离开灵佑寺,前往杭州,打算游览西湖美景。一天傍晚,他来到仁和县,在镇上找了家客栈住下。吃过晚饭后,正准备休息,突然听到隔壁房间传来小孩的啼哭声,还有一个带着山西口音的人絮絮叨叨,也听不清在说些什么,韩彰心里犯起了嘀咕。他走出房间,悄悄来到隔壁,隔着门缝张望,只见那山西人左一巴掌、右一巴掌地打小孩,还逼着小孩叫他父亲,可小孩偏偏不肯。
韩彰看不过去,上前劝阻道:“朋友,这是何必呢?小孩子哪经得起你这样打?”山西人操着口音解释道:“客官,你不晓得。这坏小娃娃是我路上花了五两银子买来当干儿子的。一路上哄着他吃,哄着他喝,他却总叫我大叔。我就跟他说:‘别叫我大叔,叫我老子,大叔和老子没啥分别。’可这娃娃到了店里,不仅不叫我老子,连大叔也不叫了。”韩彰听了,差点笑出声来。他见那小孩眉清目秀,还眼巴巴地望着自己,一副渴望被救助的模样,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怜悯之情,连忙说道:“人与人相识都是缘分。我看这孩子挺招人疼的,你要是愿意转卖给我,我把你花的钱如数奉还。”山西人一听,眼睛亮了起来:“那你再添点利钱,我就卖给客官。”韩彰二话不说,从贴身的肚兜里摸出一锭五六两的银子,还有一块不到二两的碎银,摊在手掌上:“这是五两的银锭,加上这块碎银当利息,你看行不?”山西人盯着银子,眼神里满是贪婪,忙不迭地说:“就这样吧!没了娃娃拖累,我还能赶路。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人,谁也不许反悔!”说完,他拽着小孩交给韩彰,接过银子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客栈。
韩彰看着离去的山西人,心里反而起了疑心。这时,小孩突然开口:“便宜他了,也难为他了。”韩彰疑惑地问:“这话怎么说?”小孩反问:“伯伯,您住哪?”韩彰指了指隔壁:“就在那边。”小孩说:“那咱们去您屋里,我慢慢跟您说。”韩彰见这孩子说话机灵,心里越发喜欢,便拉着他的手回到自己房间。进屋后,韩彰先问他还想吃点什么,小孩摇摇头:“路上已经吃过了,不用了。”韩彰又给他倒了半杯茶,等小孩喝完,才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家在哪里?怎么会被卖给那个山西人?”
小孩还没说话,眼泪先流了下来:“伯伯您听我说,我叫邓九如,家在平县邓家洼。父亲去世后,就剩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我有个二舅叫武平安,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有一天,他背来一个人,说是他的仇人,要拿来给我大舅祭灵。没想到那人是开封府包相爷的侄儿,我母亲偷偷把人放了,让我去找二舅,等我回来,母亲就上吊自尽了。”说到这儿,邓九如泣不成声,韩彰听了也觉得十分凄惨,好一番安慰,才接着问后来发生的事。
邓九如擦了擦眼泪,继续说道:“二舅干的那些事见不得人,我们又住在山里,没去报官,第二天就找了几个无赖,把母亲的遗体装棺材埋到了山洼里。我因为想母亲,在二舅面前哭,他不仅不安慰我,反而把我打了一顿,我当时就被打晕了。等醒来的时候,就已经在那个山西人怀里了。一路上多亏他照顾我吃喝,这是难为他的地方。说便宜他,是因为他根本没花五两银子,我不过是他在山洼里捡来的,逼着我叫他父亲,就是想把我卖掉。幸亏伯伯救了我,白白让他骗去了银子。”韩彰这才知道眼前的孩子就是邓九如,见他聪明懂事,既满心欢喜,又忍不住叹息。之前在灵佑寺听到的消息模糊不清,现在听九如这么一说,心里才彻底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邓九如仰起小脸,问道:“伯伯您贵姓?来旅店做什么?要往哪里去?”韩彰回答:“我叫韩彰,要去杭州办点公事。只是带着你赶路不方便,等明天我给你找个安稳的地方安顿好,等我办完事回来,再带你去东京。”邓九如懂事地说:“一切都听韩伯伯安排,只要能有个安身的地方,就是伯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说着,又落下泪来。韩彰听了,心里一阵酸楚,连忙安慰:“贤侄别担心,一切有伯伯呢。”哄着邓九如睡下后,他自己也和衣躺下休息。
第二天一早,韩彰结了房钱饭钱,带着邓九如出了客栈。他想着小孩子可能喜欢吃点心,便在街上张望,见路西边有一家汤圆铺,就牵着九如走了进去,找了个位置坐下,说道:“来一碗汤圆。”不一会儿,一位老者端着一碗汤圆,外加四碟点心,有糖耳朵、蜜麻花、蜂糕之类的,放在桌上。可老人拿着空盘子却没有离开,直勾勾地盯着邓九如,过了好一会儿,长叹一声,眼眶里满是泪水。
韩彰见状,忍不住问道:“老人家,你一直盯着我侄儿看,难道认识他?”老者摇摇头:“小老儿不认识,只是这位小相公看着有些眼熟……”韩彰追问:“像谁?”老人却不再说话,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了下来。韩彰越发觉得奇怪,急切地说:“到底像谁?您说出来!”老人擦了擦眼泪,哽咽着说:“客官要是不怪,我就说了。小老儿这辈子没儿子,好不容易有了个孩子,活到六岁那年,他娘去世了,孩子想娘,没多久也没了。今天看见小相公这模样,太像我那……”说到这儿,老人又说不下去了。
韩彰心里一动,暗自寻思:“这老人看着老实,又这么思念孩子,如果把九如托付给他,肯定会疼爱有加,孩子也不会吃苦。”想罢,便问道:“老人家贵姓?”老人回答:“小老儿姓张,是嘉兴府人,在这儿开汤圆铺好些年了。铺里没多少人,就一个伙计管炉灶,这些桌椅板凳都是我自己照应。”韩彰点点头,说道:“是这样,我跟您说,这孩子叫邓九如,是我侄儿。我要去杭州办点公事,带着他不方便,想把他托付给您照顾,您看行不行?”张老头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客官放心!您尽管去办事,把小相公留在这儿,我一定好好照看!”韩彰又问邓九如:“侄儿,你愿意留在这儿吗?等伯伯从杭州办完事,就来接你。”邓九如乖巧地说:“伯伯觉得行就行,不用问我。”韩彰见孩子愿意,老人也满心欢喜,事情竟然如此顺利,不由得大喜过望。他伸手从兜里掏出一锭五两的银子,递给张老头:“老人家,这是一点心意,就当孩子的饭钱,您收下。”张老头连忙推辞,说什么也不肯要。
接下来他们还会说些什么?邓九如又会有怎样的经历?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