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铲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7章 精耕细作,史前部落生存记,我只想铲屎,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管是对土地的深耕,还是提高土壤肥力,亦或者是田间管理和日常的照料,石雪带领的农业耕种队,都几乎挑不出毛病,做的事情也都符合熊洪的预期。
不过种植业在熊部落也才刚刚起步,很多地方还是处在非常原始非常初级的阶段,而熊洪虽然知道一些种植的理论,但对于跟后世截然不同的种植条件,也只能尽量地去尝试去摸索。
“不管怎么说,要想使种植的作物一年比一年产量高,那首先就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尽量挑选个头大、饱满的籽粒。”
这个工作部落一直比较重视,而这些年部落种植的一些“试验田”,或者说是种田,也让部落的产量有了较大的提升。每年冬季,石雪都会带着族人,去将从“试验田”收获下来的粟籽进行挑选,作为春天种植的种子。
“嗯,选种这些事,你当初就说过很重要,我们每年都会筛选,”石雪点点头,这几天他们只在上午休息,下午的时候,就会带着二三十人,去存放种粮的厫间里筛选符合条件的种子。
“还有就是土地方面的问题了,去年秋收,你也看到,本部这边收获的粟籽,要比其他村子产量更高,既然种子是一样的,那就是因为土地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石雪点点头,本部这边在秋收后会进行秋耕,将土地里收割后剩下的粟杆、粟根都从地里刨出来,用耙耙好后,集中到一起晒干、焚烧。而且在春耕开始前,也会对土地进行更深的翻耕。
而在其他村子里,由于农耕所需的工具、畜力都要依靠本部这边的耕种队支持,每年秋收后的秋耕几乎就没有开展过,只是在春耕开始前,尽可能地抓紧时间,从而完成耕地的工作。
这就是为什么熊洪对这些村子种植产量低下不满的原因,没有秋耕,就少了将土壤深层躲藏过冬的昆虫、草根等刨出来的环节,全部等到春耕才去做这件事,而春耕的窗口期又短,几乎不可能让族人在完成这些事情的同时,把土地再深耕一遍。
“如果说短时间没办法培育出更高产的种子,也没办法提升耕地的效率,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多给土地施肥。”
石雪带领的农业耕种队,不仅对种苗的种植非常重视,而且对提升土壤肥力,也做了很多工作。
比如堆肥,比如收集池塘、河道的淤泥,甚至是洒草木灰,都是为了尽可能地提升土壤肥力,让生长在土地上面的粟,能够结出更多更大的果实。
但光靠一个本部的农耕队,生产出来的肥料——无论是堆肥还是淤泥,都不是太多,连满足本部两万多亩的耕地都很勉强,更别提其他村子了。
所以熊洪现在特别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能够大规模生产肥料的办法,提升部落的土地肥力。
另外就是对于种植密度的规定,一亩地能种多少粟,这些也需要石雪他们来按照前两年的经验来规定,太多了,粟杆之间会互相争夺营养,造成减产,而太少了,又达不到亩产最大化。
“种植的密度,同样重要,这些事你们应该更加清楚。”
石雪点点头,每亩正常需要条播两斤的种子,要是按照以前撒播,会多费半斤种子,间苗起来也更麻烦,所以现在都采用条播的方式。
“部落的土地,不管是本部还是其他村子,都有很高的提升空间,”熊洪看着石雪几人渴望地听着他的讲解,瞬间有种自豪感,“不过这条增产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尝试,我希望看到的,就是农业队伍,能够帮助部落,收获更多的粟籽。”
勉励了一番之后,熊洪便将新的一年,他对农耕队的规划,在这些“资深专家”面前,提了出来。
“首先就是需要挑选一些种粟经验丰富的族人,来组成一支小队,专门来负责培育种子,在田地里寻找优良的植株,留作种子。并且要想办法提升土壤肥力,这件事,可能需要很久才能看到成效,但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这两天你挑选二十人出来。”
石雪点点头,的确如族长所说,粟米作为一种颗粒小、产量不高的作物,对种子的要求很高,就像当初,一开始只有七八十斤的产量,到现在的近一百三十斤,大部分提升都来源于对种子的筛选。
“其次是继续改善土壤肥力,以及深耕田地,”熊洪顿了一顿,组织了一下语言,让石雪他们能听懂,“就比如我们翻土需要往下翻二十厘米,太浅了,粟米就长不好。”
根茎叶等生物知识,石雪自然是没有学过,但熊洪了解一些,作为整个植株获取营养的部位,粟米的根能够生长的越长、越深,它能够获取的营养就越多,同时扎根深,也不容易倒伏。
另外还有堆肥,木棍和黑手现在依旧带着农耕队的族人们四处收集粪肥,并且自从学会了堆肥,整个部落堆肥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虽然还不能保证每亩都能施上肥,但已经能覆盖本部近一半的土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