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儿妙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6章 突厥终降隋廷下 盛世开篇展宏图,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安可儿妙桃,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文帝沉声道:“带上十万大军。 另外...”

他转头对使者说,“去告诉阿波和达头,是时候给沙钵略最后一击了。”

阿波果回到营帐,急匆匆地找到达头可汗:“可汗,隋朝使者说,只要我们归顺,他们愿意提供粮食和兵器。”

达头摸着胡子沉思:“沙钵略那个老狐狸,总想独吞战利品......”

“正是!”

阿波果凑近一步,“不如我们联合隋朝,先解决沙钵略。”

达头猛地拍案:“好!

派人去长安,就说我达头愿向隋朝称臣!”

消息传到沙钵略帐中,这位可汗急得团团转。

他转向可贺敦千金公主:“夫人,现在四面楚歌,你看......”

千金公主冷哼一声:“当初掳我来时,可不是这副模样。”

“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

沙钵略急得直搓手,“隋朝要是和达头联手,我们就完了!”

公主沉默半晌,终究叹了口气:“罢了,写封信去长安吧......”

沙钵略赶紧命人准备国书,又讨好地说:“夫人,你给隋帝写个家书如何?

就说...就说你自愿改姓杨。”

千金公主攥紧了衣角,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拿纸笔来。”

长安城里,杨坚看完使者带回的信,轻笑一声:“这个沙钵略,倒是会找台阶下。”

他对徐平和说:“你去告诉沙钵略,朕既然是他岳父,自当好好‘关照’这个‘女婿’”。

徐平和领命出使,册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

沙钵略收到诏书,仍不甘心地自称“天生大突厥天下贤圣天子”。

杨坚看着回信直摇头:“死要面子。”

提笔批复:“朕为沙钵略妇翁,应视沙钵略如儿子。

此后当时遣大臣,出塞省女,亦省沙钵略。”

写完搁笔,他望着北方若有所思。

侍从轻声问:“陛下在想什么?”

杨坚意味深长地说:“去看女儿,顺便...看看女婿过得怎么样。”

不久,隋文帝便封虞庆则为尚书右仆射,长孙晟为车骑将军,派他们一同出使突厥。

二人来到沙钵略可汗的营帐,呈上敕书,要他跪拜接受。

谁知沙钵略摆出盛大的阵仗,高坐帐中,故意装病不起,还狞笑道:“自我父辈起,我们就没向谁下跪过!”

虞庆则神色严肃,正色斥责。

沙钵略依旧纹丝不动,场面一时僵住。

这时,长孙晟上前一步,笑道:“突厥与隋都是大国天子,可汗不愿行礼,倒也无妨。

可您是大隋女婿,总该敬拜岳父吧?”

沙钵略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转头问左右:“这么说,我还真得拜这老丈人?”

说罢,他起身跪拜,俯首叩地,恭恭敬敬接过玺书,戴在头上。

这才站起,吩咐手下好生款待隋使。

待虞庆则等人退下,沙钵略忽然脸色一变,攥紧拳头,眼中竟闪过一丝悲愤。

次日,虞庆则再度入见,逼他称臣。

沙钵略皱眉,问左右:“‘臣’字是什么意思?”

手下人答道:“隋人称臣,对我们来说,就是‘奴’。”

沙钵略沉默片刻,忽然咧嘴一笑:“当大隋天子的奴才,总比当刀下鬼强。

这份‘功劳’,得算在虞仆射头上。”

说罢,他哈哈大笑,笑声中却透着几分自嘲。

——番奴终究有些呆气。

突厥王沙钵略这回可算下了血本。

他大手一挥,赏给长孙庆则十匹骏马,还把自己如花似玉的表妹许配给他。

庆则在新婚燕尔中滞留了整整两个月,才被放回中原。

“大汗,您这嫁妆也太贵重了。”

庆则摸着汗血宝马的鬃毛,笑得合不拢嘴。

沙钵略拍拍他的肩膀:“咱们突厥人最重情义。

你回去告诉隋主,就说我沙钵略记着这份恩情。”

此时北方草原上,阿波可汗正大肆扩张地盘。

他吞并了龟兹、铁勒、伊吾等部落,连西域小国也纷纷归附,自立为西突厥可汗。

“大汗,阿波那小子越来越嚣张了。”

探子跪在沙钵略面前报告,“他放话说要一统草原。”

沙钵略眉头紧锁,手指不停敲打着王座扶手。

他既忌惮阿波势大,又怕达头可汗偷袭,终于咬牙道:“备马!

我要亲自去求隋朝皇帝支援。”

白道川的帐篷里,沙钵略恭敬地向隋使行礼:“请转告圣天子,我愿率部归附,只求能在此地暂住。”

隋文帝接到奏报龙颜大悦:“准奏!

着晋王即刻发兵支援。”

粮草辎重源源不断运来,沙钵略腰杆顿时硬了。

他亲率大军西征,把阿波可汗打得落花流水。

凯旋之日,他与晋王杨广在戈壁滩上立碑为界。

“从今往后,大隋皇帝就是我唯一的主子!”

沙钵略在誓书上重重按下手印,转头对使者说,“速去长安上表称臣。”

他儿子库合真入朝那天,长安城张灯结彩。

隋文帝在太庙祭告天地,又在紫宸殿设宴。

“小王子,尝尝我们中原的荔枝。”

独孤皇后亲手给库合真递上果盘。

库合真学着汉礼作揖:“谢皇后娘娘赏赐。

父汗常说,中原物华天宝,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消息传回草原,沙钵略乐得连干三碗马奶酒。

从此每年春秋两季,突厥使团络绎不绝地踏上通往长安的朝贡之路。

驼铃声响彻戈壁,满载着皮毛、良马和忠心。

隋文帝虽然已经收服了沙钵略可汗,心里却还七上八下。

他望着北方的茫茫草原,对身边的大臣叹道:“这些胡人反复无常,今日归顺,明日就可能挥刀南下。”

“陛下英明。”

尚书令高颎拱手道,“不如重修长城,以绝后患。”

说干就干。

开春时节,数万民夫扛着锄头上了工地。

他们像蚂蚁搬家似的,从早干到晚。

长城脚下的炊烟,从日出飘到日落。

这天,长孙平捧着竹简上奏:“臣有个主意。

让百姓按贫富出粮,存在乡里,就叫‘义仓’如何?”

“妙!”

隋主一拍案几,“万一闹饥荒,这就是救命粮啊!”

运河工地上更热闹。

监工扯着嗓子喊:“加把劲!

把渭水引到潼关!”

民夫们赤着膊,汗水把裤腰都浸透了。

有个老丈抹着汗说:“修这广通渠,往后运粮可省力喽!”

朝廷里也没闲着。

隋主天天和大臣们商量新政。

“酒盐的禁令太严,百姓苦不堪言。”

他皱着眉头说,“都撤了吧!”

“陛下仁德!”

众臣齐声称赞。

没过多久,街市上就飘起酒香。

商贩们扯着喉咙吆喝:“新到的河东盐!

价钱公道!”

连私塾里的孩童都唱着歌谣:“开皇天子坐龙庭,减了徭役免了刑......”

最忙的要数秘书省的官员。

他们整天忙着整理战乱时散失的典籍。

“这本《周礼》可是孤本!”

一个白胡子老官捧着竹简,手都在发抖。

转眼到了秋天。

县令带着差役在义仓收粮。

富户王掌柜拍拍胸脯:“我家出三石!”

隔壁的李老汉颤巍巍捧出半袋麦子:“官爷,我、我就这些......”

差役正要登记,县太爷摆摆手:“按陛下旨意,量力而行就成。”

夕阳西下,隋主站在宫墙上远眺。

炊烟袅袅的村落里,隐约传来孩童的笑声。

他捋着胡须笑了:“这太平盛世,总算开张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在外太空建长城,被蓝星直播了!

小小吱效

综影视之为了吃,我跟系统签合约

小宇宙发达

数码宝贝:我真的没想当大王啊

白马飞飞

极寒天灾:开局获得智能冰屋

爱吃的双子兔

全球异能:开局觉醒紫霄神雷

今晚的风儿甚是喧嚣

大唐十万里

小楼尽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