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章 弹劾宦官,忠臣遭难,三国前传,文岳,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桓帝看了这封信,虽然没治皇甫规的罪,但是还是把他召回京城,让他当了议郎。中常侍徐璜、左悺,还想跟皇甫规要贿赂,多次派人去问皇甫规的功劳情况,皇甫规根本就不理他们。徐璜等人恼羞成怒,又把以前的案子拿出来,要把皇甫规送到官府治罪。皇甫规一点都不怕,去官府对质的时候,一点都不屈服。亲戚朋友和下属都劝皇甫规妥协一下,还想凑钱给那些宦官送礼,皇甫规坚决不同意。结果那些人就罗织罪名,说还有残余的羌人没被消灭,把皇甫规关到廷尉那里,让他去左校署做苦工。幸好三公出面解救,还有太学生张凤等三百多人,到皇宫前面上书,为皇甫规鸣冤,皇甫规这才被赦免,回家去了。

这时候南中又出事了,长沙、零陵一带,盗贼聚集起来,攻打桂阳。艾县的贼寇也跟着响应,烧了长沙,抢了益阳。零陵、武陵的那些少数民族,也趁机闹事,到处抢劫。御史中丞盛修,奉皇帝的命令去讨伐,结果被贼寇打败了。南郡太守李肃,吓得弃城逃跑了。主簿胡爽,拦住李肃的马劝阻他,李肃竟然把他杀了。朝廷知道后,把李肃抓起来杀了,还抚恤了胡爽的儿子。然后让太常冯绲当车骑将军,带兵去剿灭贼寇。冯绲看到以前派出去的将帅,经常被宦官陷害,就请求让一个中常侍跟他一起去,监督军费的使用,于是就派张敞去当监军。前武陵太守应奉,很得民心,冯绲就把他也调去一起打仗。

他们到了长沙,应奉去劝说那些贼寇,贼寇还真的放下武器投降了。接着他们又去攻打武陵的少数民族,杀了四千人,接受了十几万人的投降,荆州就平定了。冯绲把功劳都归给应奉,推荐他当司隶校尉,自己请求退休回家,皇帝不同意。可是那些宦官向冯绲要贿赂,没得到,就唆使监军张敞,上书说冯绲带着两个漂亮的婢女,穿着军装跟着军队,还在江陵刻石记功,夸大自己的功劳,请求把冯绲送到官府审问。尚书令黄儁说冯绲没有罪,这事儿才算了。谁知道第二年桂阳又乱了,太守陈奉把贼寇平定了,冯绲却因为前面的事儿被免职了。真是狐鼠凭城,难为功狗啊!

前冀州刺史朱穆,又被起用当尚书。他看到宦官这么骄横,忍不住上书劝谏:“按照本朝的惯例,中常侍应该从士人里选。可是从建武以后,就都用宦官了。从延平以来,他们越来越有权势,戴着貂珰,担任重要的职位,国家的政事都被他们把持了,权力大得不得了,他们的子弟亲戚,也都当了官。这些人骄横跋扈,没人能管得了。那些狡猾无行的人,就讨好他们来求官;那些仗着权势的人,就鱼肉百姓,把天下搞得穷困潦倒。我觉得应该把这些宦官都罢免了,恢复以前的制度,选一些清正廉洁、明白国家大事的人来担任这些职位。这样皇上就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君,大臣们也都能成为像稷契那样的贤臣,老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了。”

这封信呈上去以后,皇帝根本就不理会。朱穆等了好几天,也没见回信,就进宫去见皇帝,在宫殿前面跪下说:“我听说汉朝以前的制度,是设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让他们审阅尚书的事务,还有黄门侍郎一人,负责传递文件。这三个人都是从士族里选的。自从和熹太后掌权以来,不接见公卿大臣,开始用宦官当常侍、小黄门,让他们在两宫之间传达命令。从那以后,宦官的权力比皇上还大,把天下搞得一团糟。现在应该把这些宦官都罢免了,选一些有德行的老人来参与政事,这样才能恢复以前的繁荣。希望皇上不要犹豫!” 桓帝听了,一声不吭,脸上还露出不高兴的样子。朱穆跪在那里不肯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站起来,退出去了。

宦官们恨朱穆说话太直,逮着机会就在桓帝面前诋毁他。朱穆心里的憋屈没处撒,结果背上长了疽,没多久就病死了,享年六十四岁。朱穆当官几十年,一直粗茶淡饭,穿着朴素,家里也没什么财产。公卿们都觉得他品行高洁,就一起上表称赞他忠诚清廉、严谨机密、坚守正道,应该得到表彰。桓帝这才下诏书褒奖他,追赠他为益州太守。

之前朱穆的父亲朱颉在陈地当相,推崇儒术,去世后,朱穆和一些儒士根据古义,给他父亲追谥为贞宣先生。朱穆死后,陈留人蔡邕和他的门人又追述朱穆的品行,给他谥为文忠先生。

前太尉黄琼在家待了两年,病情越来越重。他心里一直想着那些宦官当道,自己却没办法除掉他们,觉得特别遗憾。于是他写了一篇长达千言的遗疏,让人送到朝廷。

黄琼在遗疏里写道:“陛下您当初从藩国登上皇位的时候,大家都眼巴巴地盼着能过上太平日子。可您即位以来,这朝政实在是让人失望。那些姓梁的把持着大权,宦官们充斥着朝堂,他们官职一封再封,势力大得都能把朝廷给掀翻了。那些卿校牧守的职位,都被他们的人占着,家里堆满了各种珍宝,富得流油,权势滔天。谁要是敢说他们不好,全家都得遭殃;谁要是跟着他们混,就能荣华富贵。这就导致忠臣们都不敢说话,老百姓也吓得不敢吭声。以前太尉李固、杜乔,忠心耿耿地直言进谏,尽心尽力地辅佐朝政,一心为国,最后却被害死了,这让天下人都痛心疾首,也让大家都不敢再提‘忠’字了。还有前白马令李云,指出宦官的罪恶应该除掉,这也是顺应大家的心意,想要挽救危急的局面;弘农杜众知道李云说得对,怕李云因为忠诚获罪,还上书请求和李云一起死。他们这么做都是为了让国家清醒过来,希望李云能免罪。可结果李云被杀了,杜众也跟着遭殃,这让天下人更加怨恨,也让大家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深。

再看看尚书周永,以前在沛地当县令的时候,一直巴结梁冀,靠着梁冀的权势,犯了罪还能升官。后来看到梁冀不行了,就马上变脸,假装忠诚,用这种奸计还得了封侯。还有那些黄门宦官,狼狈为奸,自从梁冀得势,他们就紧紧抱在一起,天天谋划着干坏事。等到梁冀要倒台的时候,他们又马上翻脸,揭发梁冀的罪行,以此来换取爵位和赏赐。陛下您也不分辨真假,把这些奸臣和忠臣一起封赏,搞得忠奸不分,就像把金玉扔到沙砾里,把珪璧砸到泥地里一样。四方的人听说了,没有不气愤叹息的。

我这人没啥本事,一直承蒙国家的恩典,虽然地位高,但觉得自己没做出什么成绩来。现在我快要死了,怕带着遗憾走,所以在这临死的时候,把这些心里话都说出来。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能让皇上您醒悟,我也死而无憾了。”

这本奏章,黄琼也是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所以把想说的话都说了,希望能劝劝皇上。可桓帝就像被迷了心窍一样,看着这些宦官,就像看到了大恩人,不管他们怎么胡作非为,就是舍不得把他们赶走。结果黄琼这一片忠心,就这么被辜负了,只能含恨而终。

黄琼去世的消息传到朝廷,好歹给了个忠侯的谥号,还追赠为车骑将军。

这时候,四方的名士听说黄琼去世,都争着去参加葬礼,来了六七千人。有一个儒生也来吊丧,他的行为举止和别人很不一样。这人是谁呢?咱们下回再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穿越之在大秦扯虎皮

爱看小说的鱼苗

黑心法爷

独眼一聋

仙界公主下凡虐渣

云轻欲语

做饭太好吃,被整个修仙界团宠了

小狗别总淋雨

国家爸爸当后盾,我穿六零送物资

阿里胖胖

倚天屠龙记前传之武当

小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