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全息童趣
半楼书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4章 全息童趣,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半楼书屋,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稚子启蒙全息趣,童声唱响浦江谣。
玉雪孩童笑语喧,全息教室学方言。
莫道儿歌无古意,沪语叮咚润心田。
话说2040年的上海晨曦初露,黄浦江畔的\"沪语亲子园\"已传来阵阵童声。
五岁的小鱼儿戴着猫咪形状的脑波头环,正与全息投影的\"沪剧阿婆\"做游戏。
阿婆袖中飞出闪着金光的蝴蝶,每只翅膀上都跳动着沪语儿歌的音符。
\"落雨喽,打烊喽,小八腊子开会喽~\"
孩子们追着蝴蝶念唱,脚下智能地板随节奏泛起水波纹。
在这充满未来感又不失温馨的沪语亲子园内,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传统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小鱼儿和其他小朋友们,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跳跃,仿佛是在一个既古老又新奇的世界里探险。
突然,全息教室的墙壁上缓缓展开一幅幅老上海的画卷,伴随着轻快的沪语童谣,画面中的弄堂、石库门、悠长的叫卖声,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了一把上世纪的老上海风情。
阿婆的声音温柔而富有磁性,她不仅教会孩子们沪语的发音,更讲述着每一个儿歌背后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学到了上海的历史与文化。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蒲桃四斤壳,吃侬肉,还侬壳,张家老伯伯勒拉伐……”
随着儿歌的节奏,智能地板上的水波纹渐渐变化为一条虚拟的石板路,引导着孩子们一步步走进故事里。
小鱼儿兴奋地拉着旁边小伙伴的手,一起“走”在这条路上,探索着每一个虚拟的店铺,从老虎灶到弹子房,每一处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更令人惊奇的是,当孩子们唱到特定的沪语儿歌时,全息教室的空气中会弥漫出相应的气味——
或是糖粥的甜蜜,或是弄堂里飘来的饭菜香,这些感官体验让孩子们的学习之旅更加沉浸、难忘。
随着太阳逐渐升高,一场别开生面的“沪语小剧场”即将开始。
小鱼儿和小伙伴们穿上定制的戏曲服装,在全息舞台上与虚拟角色同台演出,从《卖油郎独占花魁》到《珍珠塔》,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都透露出他们对沪剧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舞台背景随着剧情变换,时而是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时而是繁华喧嚣的上海滩,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视听盛宴之中。
在这一天的结束时,小鱼儿依依不舍地与“沪剧阿婆”告别,但那份对沪语文化的热爱与自豪感已深深植根于心。
沪语亲子园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让传统文化在科技的光芒下焕发出新生命力的奇妙空间。
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传承与创新的桥梁,让沪语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钱晚秋园长笑着对家长解释:
\"这是最新的神经语言学启蒙,让孩子在玩耍中掌握沪语九声六调。\"
忽见小鱼儿跑到角落的\"戏曲娃娃机\"前,小手一挥,空中浮现《卖红菱》的虚拟场景。
当她成功用沪语念出台词\"红菱要伐啦\",机器立刻吐出一枚传统米糕,糕上印着慕容雪的q版头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