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辟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13章 《渡亡经》,无尽灰夜,柯辟邪,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一天,阿菊在旧书摊前蹲下身子,手指轻轻抚过一本满是灰尘的线装书。书脊上“大藏经”三个字模模糊糊,封皮泛黄,边角还卷着毛,就跟被人丢弃的猫似的。摊主是个穿蓝布衫的老头,正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说:“姑娘,这书搁这儿仨月啦,没人要。你要是懂行,二十块拿走。”
阿菊可是个古籍修复师,对旧书那是痴迷得很。她掀开书页,一股潮湿的霉味呼地就扑了过来,纸页上全是淡灰色的霉斑,就像撒了一把碎芝麻。怪就怪在,这些霉斑不是乱长的,倒像是有规律的纹路,竖的、横的、弯的,凑在一起成了一个个模糊的字。阿菊揉了揉眼睛,认出最上面俩字是“度亡”。
“度亡经?”她小声嘀咕。老头抬起头,烟袋锅子顿了顿说:“姑娘,这书邪性着呢。上回有个秀才买走,没三天就退回来了,说夜里听见书里有人念经。”
阿菊笑了笑,掏出二十块钱。她才不信邪,就当这书是受潮了。可她把书往包里塞的时候,指尖突然被霉斑扎了一下,疼得她眉头一皱,就跟被细针挑了似的。
阿菊把书拿到工作室,摊在桌上,戴上手套就开始修复。她先用软毛刷扫灰,再用酒精棉擦霉斑,可那些霉斑就跟生了根似的,越擦越明显。她凑近一瞧,霉斑组成的字越来越清楚:“度亡经·卷三·超度冤魂”。
“真是奇了。”她嘟囔着,拿出放大镜。这霉斑深灰色,边缘还泛着青,像尸斑一样。她突然想起早上摊主的话,心里有点发毛,但好奇心还是占了上风,她试着读了读那些霉字:“太上敕令,超汝孤魂,脱离苦海,早登彼岸……”
话刚说完,窗外的风呼地吹进来,把书页吹得哗哗响。桌上的茶杯也倒了,茶水洒在桌上,洇湿了桌面。阿菊赶紧去擦,却发现茶水晕开的地方,出现了一块淡青色的斑点,跟书里的霉斑一模一样。
夜里,阿菊被一阵细碎的声音吵醒。她打开灯,就瞧见客厅的老木桌在发光,不是灯光,是桌面的斑点发着淡青色的光。她走过去摸了摸,斑点凉飕飕的,像冰块。凑近一看,斑点形状像只手,手指还蜷着,指甲缝里还有点灰。
“这是什么?”她轻声问。突然,木桌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像有人在敲桌子。她吓得往后退一步,撞翻了旁边的椅子。椅子倒在地上,响声刺耳,可木桌的响声还在,越来越急,好像在催她什么。
第二天早上,阿菊把做家具修复的朋友老周请来了。老周摸着木桌的斑点,脸色变得很难看:“这是尸斑。木质家具上的尸斑,是死人的怨气渗进去了。你最近碰过啥邪门的东西不?”
阿菊想起那本《大藏经》,赶紧去工作室拿。可她翻开书,里面的霉斑没了,全是空白的纸,就像从来没写过字一样。
阿菊决定查查这本书的来历。她找到旧书摊的老头,老头想了半天说:“这书是去年从山里收的,那山有座旧寺庙,叫慈云寺,十年前被火烧了。”
阿菊开车去了山里。慈云寺就剩断壁残垣,瓦砾堆里长着齐腰高的草。她在地基下挖了挖,挖出一块刻着“慈云寺主持慧明”的石碑,碑身被烧得漆黑,碑角还缺了一块。
附近的村民告诉她,十年前,慈云寺出了一场惨案。主持慧明被人诬陷偷了村里的佛像,村民们把他绑在柱子上,浇上汽油烧死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寺庙里的经书全烧光了,就一本《大藏经》不见了,据说被一个秀才捡走了。
“慧明师傅是好人啊。”村民叹了口气,“他帮我们治病,还教孩子读书。那些诬陷他的人,后来都遭了报应:有的摔断了腿,有的得了重病,还有的莫名其妙就死了。”
夜里,阿菊坐在客厅沙发上,盯着老木桌的尸斑。突然,她听见一阵诵经声,声音很轻,像蚊子叫,是从木桌里传出来的:“太上敕令,超汝孤魂……”
她站起来走到木桌前,尸斑变成了一张脸,是个和尚的脸,眉毛长长的,眼睛闭着,嘴角挂着一丝苦笑。“慧明师傅?”她轻声说。
突然,木桌的抽屉自动打开了,里面滚出那本《大藏经》。书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一行字:“冤屈未雪,怨气难消。”
阿菊心跳得飞快。她想起村民的话,想起慧明师傅被烧死的惨状。她拿起书,翻到有霉斑的那页,霉斑又出现了,组成一行字:“帮我洗清冤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