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一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章 改制策略,改制之争,漂流一族,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这个经济低迷、资金如干涸河床般紧张的灰暗时期,职工们的生活就像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紧紧束缚。每日,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奔波在生计的荆棘路上,为了那微薄的收入,在风雨中苦苦挣扎。未来的路,被浓重的迷雾所笼罩,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恐惧,他们满心都是对生活的迷茫与无奈。
可就在所有人都觉得前路黯淡无光,似乎只能在这困境中不断沉沦的时候,公司突然抛下了一根 “绳索”—— 宣布了一项全新的改革政策。这消息,宛如一道刺破阴霾的曙光,瞬间在职工们心中点燃了一丝希望的火苗。
公司决定改制,成立股份制公司,发行股票,允许职工购买自家股票,这一政策,就像是在他们眼前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殿堂的大门。想象着未来可能拥有的富足生活,不少职工的眼中闪烁起了久违的光亮。
然而,这希望的背后,并非毫无代价。想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职工们必须从自己并不宽裕的口袋里掏出真金白银,用以购买企业股票。这对本就生活拮据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赌博,每一个决定都沉甸甸的,压在他们的心头。
这些职工大多是在商场沉浮,于生意场上摸爬滚打了大半辈子的人,他们太清楚投资背后隐藏的风险,也明白股票市场绝不是一个能轻易获利的温柔乡。所以,当公司提出这个方案时,职工们瞬间陷入了两难的泥沼。一方面,他们内心深处极度渴望能抓住购买股票这个契机,彻底改变自己窘迫的命运;可另一方面,他们又被失败的恐惧紧紧揪住,生怕一旦投资失败,就会坠入更深的困境,万劫不复。
从那以后,买不买新公司股权成了职工们见面时热议的话题。每天午休时分,或是下班后的小聚,总能看到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各种可能性。有人皱着眉头,仔细分析着当前的市场走向,从宏观经济形势到行业动态,头头是道;有人则盯着公司的财务报表,试图从中找到评估公司前景的蛛丝马迹。每个人都各抒己见,争论声此起彼伏,可谁也无法斩钉截铁地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这种不确定性,就像一团驱不散的阴云,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让职工们愈发焦虑,也使得他们之间的讨论一次比一次更加激烈。
公司宣传科科长崔英迪,是个心思细腻、洞察力敏锐的人。在那些日子里,她穿梭于各个讨论的小团体之间,办公室外的走廊上,文件在风中沙沙作响,她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动态。没有丝毫耽搁,崔英迪快步穿过昏暗的楼道,楼道里的灯光一闪一闪,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变革。她走进了党委书记毕先民的办公室,将职工们复杂的思想动态一五一十地汇报给他。
毕先民听完,眉头微微皱起,他望向窗外,此时天空乌云密布,一场大雨似乎即将来临。他深知职工们的情绪对公司改革的重要性,转过头来,目光坚定地看向崔英迪,语气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宣传科得密切留意职工的思想动态,他们有什么疑虑、担忧,都要及时摸清楚。咱们得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宣传,把职工们心里的焦虑给抚平了,绝不能让这些疑虑拖了改革的后腿。” 他顿了顿,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只有职工们真正理解、支持公司的改革措施,改制才能顺顺利利,公司的长远发展才有希望啊。” 崔英迪郑重地点点头,带着任务走出了办公室,此时,窗外的第一滴雨落下,一场化解职工疑虑的行动也悄然拉开帷幕。
会议室里,灯光昏黄,人声嘈杂。毕先民像是下定了决心,拨开人群,径直朝着程浩然和曹刚走去。他的脚步急促,额头上还带着一层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匆忙赶来。
“程经理,曹处长,我有重要的事儿和你们说。” 毕先民喘着粗气,声音里透着几分急切。待三人找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毕先民便详细地向他们讲述起当前职工们的思想动态,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讲述一件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三人围坐在一起,脑袋凑得很近,低声讨论着。一番激烈的探讨后,他们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一致认为目前对改制的好处宣传力度实在太弱,急需加强。
这时,程浩然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猛地一拍桌子,说道:“我有个建议,咱们把为职工谋福利作为宣传的重点之一。”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这略显压抑的氛围中却格外清晰。他接着强调,用这种方式,能让职工们清楚地看到公司改制的两大显着好处。
“首先,改制绝对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大大提高咱们的整体竞争力。” 程浩然的眼神坚定,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其次,职工们能得到比传统奖金丰厚得多股票分红的回报,经济上的实惠那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曹刚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毕先民也露出了赞同的神色。这样的宣传策略,就像一道光,不仅能让职工们加深对改制的理解和支持,更能像一把火,点燃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大家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变革中来。
没几日,曹刚抱着一堆文件和资料,神色紧张又带着几分期待,走进了公司党政一把手的办公室。他小心翼翼地将图表和数据铺满了宽大的办公桌,然后开始详细地展示已经上市的权证原始股的股价,以及上柜后的价格变动情况。每一个数字,每一条曲线,他都讲解得极为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您看,从这些图表和数据就能清晰地看出权证市场原始股的市场表现,它的潜在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曹刚指着图表,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
党政一把手俯下身,目光紧紧地盯着那些图表和数据,眉头微微皱起,陷入了沉思。过了许久,他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显然已经领悟到了其中隐藏的深层含义和潜在的商业机会。
与此同时,在公司的大力宣传和积极引导下,职工们的心态逐渐恢复了平静。曾经弥漫在空气中的焦虑和不安渐渐消散,大家开始重新审视公司的改制计划。
在改制领导小组的积极倡议和不懈努力下,市商务局终于批准了瀛海市副食品总公司的改制方案。这一天,程浩然、曹刚和毕先民等人聚在一起,看着那份盖着大红印章的文件,心中满是感慨。
根据这一方案,公司将采取连锁经营作为核心战略,把与连锁经营相关的优质资产剥离出来,成立一家注册资本为 1000 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这不仅仅是纸上的计划,更是企业迈向新征程的重要一步。
“咱们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接下来就看咱们怎么大干一场了!” 程浩然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在这场席卷而来的改制浪潮中,一个关键难题如巨石般横亘在众人面前 —— 究竟哪些部门该被纳入改制的范畴呢?市商务局改制小组的催促声,就像紧箍咒一般,声声催逼着程浩然。在那紧迫的形势下,程浩然咬咬牙,决定召开一次经理办公会,试图一举攻克这个难关。
会议室内,气氛紧张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灯光惨白地洒在众人脸上,经理们和主要部门分管科长围坐一圈,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着几分凝重。围绕着改制范围这个核心问题,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瞬间爆发。
程浩然坐在主位上,他微微前倾,双手撑在桌面上,眼神坚定而锐利,斩钉截铁地说道:“我认为,所有的零售店都必须被纳入企业改制的范围。”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这些零售店,是我们新企业现代连锁经营体系的基本框架,是撑起整个体系的梁柱,缺了它们,新企业就如同无本之木。只有把这些零售店都纳入改制范围,我们才能在未来那残酷的市场竞争里,站稳脚跟,拥有坚实的立足之本。”
这时,一直低头翻阅资料的宋忠诚缓缓抬起头,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几分审慎的神情,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仔细分析了零售店的财务状况,这里面的情况可不容乐观。零售店之间的盈亏差距相当显着,有些店铺经营状况实在不理想,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还有一些零售店是独立核算的,它们的财务状况单独计算,与其他店铺毫无关联。要是把这些独立核算的零售店纳入整体考虑,很可能会对整体的财务表现产生负面影响,我担心这些表现不佳的店铺会拖累整个改制公司的业绩,所以我觉得这些零售店并不能算是优质资产。”
程浩然听完,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他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海里快速权衡着各种利弊。片刻之后,他抬起头,目光沉稳,缓缓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不如考虑将那些原本独立运营的店铺转变为非独立核算的模式。这样一来,通过整体的调配和管理,或许能改善它们的经营状况,也能避免对集团整体业绩造成过大的冲击。
零售科长姜光贤闻言,神色愈发凝重,他微微向前探身,双手交叠在桌上,声音低沉却清晰地说道:“程总,这里还有个棘手的问题。注销这些独立核算的零售店,手续繁杂得超乎想象,涉及工商、税务等多个部门,层层审批,环环相扣,稍有差池就得重新再来,这极有可能会严重影响改制的进度。” 说罢,他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忧虑,显然对这复杂的局面感到十分棘手 。
程浩然的脸色瞬间变得冷峻,他紧紧盯着姜光贤,语气不容置疑:“那就把那些盈利的非独立核算零售店都注销为非独立零售店,全部划进改制范围。我不管过程中会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办好。这是死命令,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要是因为这个影响了改制进度,你自己主动提出辞职吧。” 程浩然的话语掷地有声,带着破釜沉舟的气势,不难看出他对这次改制寄予了极高的期望,并且绝不容许任何的延误和阻碍。
敲山震虎。程浩然猛地一拍桌子,那声响如平地惊雷,震得整个会场都颤了颤。原本就压抑得近乎凝固的气氛,瞬间变得愈发沉重,仿佛空气都被抽干了,只剩下令人窒息的死寂。所有人都僵在原地,大气都不敢出,目光慌乱地在老总和桌面间游移,生怕下一秒这怒火就烧到自己身上。
程浩然垂眸,静静地思索了片刻。他的手指在桌面轻轻敲了两下,随后缓缓抬起头,打破了这让人喘不过气的沉默。他望向卞自强,神色平静,语气平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卞经理,在你看来,哪些批发单位有足够的资格,能踏入我们的连锁经营体系呢?” 他的声音不高,却在这安静得落针可闻的会场里,清晰地传进了每个人的耳中。那一丝询问的语气,就像在浓重墨色里透出的一缕微光,试图驱散些这令人胆寒的紧张氛围 。
卞自强身子微微前倾,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他本就是个对市场变化有着敏锐嗅觉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间迅速做出反应。此刻,他清了清嗓子,迫不及待地开了口:“依我看呐,凡是与食品经营沾边的批发部门,都该纳入咱们这次的改制体系里。”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勾勒一幅宏伟蓝图,“未来这些批发部门,完全可以逐步转型为配送中心,这才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