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且肉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6章 联合行动,逆袭教授爆燃古时代,绝世且肉坑,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联合行动
脚步声在隧道里回荡,不是他的。</p>
林深贴着井壁往前挪,右臂的灼热已经变成一条冰冷的线,从肩胛一直扎进后脑。他知道那不是痛觉,是系统在重新校准神经接口的频率。每一次频率跳动都像是一根细针在刺穿他的意识层,试图剥离他残存的自主思维。它还没放弃,也不会放弃。它等了太久——从1983年7月19日那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开始,它就在地下深处布网,把地热阵列、他母亲临终前留下的加密日志、小周最后一次通讯的残频,甚至他每一次穿越的时间戳,都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认知牢笼。而他,是最后那个要被收拢的节点,是它完成“归零协议”的最后一块拼图。</p>
他没回头。</p>
掌心那张纸条还在发烫,像是被什么力量从内部点燃。那不是普通的墨迹,而是用液态记忆合金写成的密文,只有在特定体温下才会显现内容。他没时间细看,只凭着三年前的记忆,摸到了地热主井的控制舱——锈死的门栓、歪斜的读卡器、墙角那台老式终端的绿色指示灯,全都和记忆中一模一样。可这一次,他不是来修设备的,也不是来重启系统的。他是来劫持战场的。</p>
他把存储卡插进终端,血顺着指尖流到接口上。那是他从上一次穿越中带回来的生物密钥,融合了他母亲的Dna片段和小周残留的神经信号。屏幕闪了一下,跳出一行字:“密钥验证中……7-19-83协议残影加载完成。”</p>
成了。</p>
这不是系统给的权限,是小周留下的后门。她在被系统完全覆盖前的最后0.3秒,用一段逆向编码锁死了地核主控模块的访问路径。她没被完全抹除,至少在那一刻,她还记得他是谁,还记得他们曾在河北的雪夜里,用“烽燧二进制”传递过“火种未灭”的信号。林深咬牙,把跃迁舱残余的能源模块接上终端,手动调出定向发射程序。信号编码他早就想好了——五胡乱华时期他在河北用过的“烽燧二进制”,三短两长,代表“火种未灭”。</p>
脉冲信号射出的瞬间,头顶的轨道传来轻微震颤。</p>
他知道,盟友收到了。</p>
七秒后,近地轨道。</p>
紫色光晕从虚空中浮现,像一层薄纱缓缓展开。那是X-0文明的“光织护盾”,由量子纠缠态纤维编织而成,能在亚原子层面拦截非物理态入侵。护盾刚展开,三道幽蓝色的能量流就撞了上来,没有实体,却让空间泛起涟漪,像水面上的油膜被撕开。监控台上的数据疯狂跳动。</p>
“目标形态不稳定,呈意识聚合态,频率与人类脑波a段高度重合。”</p>
“武器系统无法锁定,常规粒子束穿透无效。”</p>
“护盾承受力下降至67%。”</p>
林深的声音从加密频道传来,冷静得不像刚从地底逃出来的人:“别用高能武器,它们吃能量。启动‘谐振陷阱’,我来调频。”</p>
他调出模拟推演空间,输入当前参数。系统立刻生成三个方案。第一个耗能太大,地球电网撑不过两分钟;第二个需要盟友母舰靠近大气层,磁场干扰会让他们的引擎瘫痪;第三个——利用地热阵列残余的深层谐振波,制造一个局部频率陷阱,把能量体困在特定波段里。</p>
他选了第三个。</p>
“三峡、雅鲁藏布江、塔里木盆地的备用电网,全部接入地核谐振网,功率调到临界点。量子诱饵准备,模拟十万人类意识集群,频率锁定在8-12hz。”</p>
指令下达,地球开始震动。</p>
不是地震,是地核被人为激发的低频共振。山体深处,沉寂多年的能量阵列重新苏醒,电流顺着岩层蔓延,像一条条苏醒的神经。与此同时,盟友母舰释放出数百个微型诱饵,每一个都携带一段伪造的意识信号,像灯塔一样在近地轨道闪烁。</p>
能量体动了。</p>
它们放弃了对护盾的冲击,转而扑向诱饵。林深盯着数据流,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滑动。当三股能量流同时进入预设频率区时,他按下确认键。</p>
“共振锁定,反向调制启动。”</p>
地热阵列的波频突然反转,形成一个无形的漩涡。冲进去的能量体像是撞上了墙,开始扭曲、拉长,最后分裂成无数细小光点,像被风吹散的灰烬。</p>
第一波,退了。</p>
但林深没松手。</p>
他调出文明融合监测仪,发现那些散去的光点并没有消失,而是沿着卫星通信链路悄悄扩散,像病毒一样侵入低轨卫星的控制系统。一台气象卫星突然偏离轨道,另一台通讯中继站开始发送杂乱信号,频率和《千字文》的诵读节奏一模一样。</p>
他又看见了。</p>
不是巧合,是模仿。它们在学人类的语言,学记忆的节奏,学文明的脉络。它们不是来毁灭的,是来“替代”的——用人类的记忆方式覆盖人类的意识,用文明的外壳包裹吞噬的内核。</p>
“切断全球非必要神经接入网络。”他下令,“所有脑机接口,强制离线。”</p>
指令传下去,城市里的光暗了一瞬。数十亿人从梦境、工作流、虚拟社交中被强制弹出,世界陷入短暂的静默。</p>
他接着调出一段加密数据包——五胡乱华时期他录下的《千字文》原声,没有修饰,只有雪地里的颤抖呼吸;还有一段唐代古琴曲《广陵散》,是他从安史之乱的废墟里抢救出来的残谱,由一位盲眼乐师用断弦弹完的最后一个音。那音符里藏着一种无法复制的悲怆,是文明在断裂边缘仍不肯低头的倔强。</p>
“把这个调制成反向干扰波,发射到共振区。”</p>
盟友没有问为什么。他们不懂这些音律的意义,但他们懂文明的重量。</p>
信号发射的瞬间,那些还在扩散的光点突然停滞。有的开始无序旋转,有的直接熄灭,像是被某种更深层的东西击中了核心。</p>
林深知道那是什么。</p>
不是技术,是记忆的锚点。是人类在断裂中一次次重建文明时,留在文化基因里的抵抗本能。它们可以复制数据,可以模仿语言,但抄不走那种在绝境中仍要念出“天地玄黄”的执念,那种明知会死仍要弹完最后一个音的尊严。</p>
“先锋部队退散率82%。”盟友的回应通过加密频道传来,“但它们留下了残余信号,正在自我重组。”</p>
林深盯着屏幕,没说话。</p>
他知道这还没完。这只是试探,是未知文明在摸地球的底牌。它们派来的不是军队,是侦察兵,是意识探针。真正的进攻还没开始。</p>
他调出时空坐标定位器,发现裂缝的能量峰值仍在上升,已经突破99%。裂缝边缘开始出现细微的裂纹,像是玻璃被持续敲击后的蛛网,随时可能彻底崩裂。</p>
“它们在等什么?”他低声问。</p>
答案很快来了。</p>
一道全新的信号从裂缝深处传来,不是能量流,不是意识波,而是一段极其简洁的数学序列——斐波那契数列的前十二位,但第七位被替换成了“7”。</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