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竹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章 科举和立储,刺杀秦始皇,扶苏求我做大秦国师,六月竹桃,56书库),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科举和立储

若说姜承奕之前的无数举措刚好组成了大秦的外骨骼,现在扶苏问的则是关乎血肉的问题。</p>

虽然在姜承奕的指导下,他已经将整个新大秦运行的框架想好了,但却不知该怎么为其填充血肉。</p>

大秦虽然有了人才,可并没有能够推举人才的渠道。</p>

那就和没有人才一样!</p>

而没有这些人才填补到朝堂和各个郡县之中,那么大秦这台国家机器也不可能再继续运转下去。</p>

所以现在的大秦必须需要一个实际的制度来解决如今朝堂之上勋贵当道、年轻一代青黄不接的问题。</p>

这其实不是一个太大的难事,只要愿意花时间,大秦也是可以慢慢完善好这样一个人才供给的渠道的。</p>

但扶苏觉得大秦已经耗不起这些时间了。</p>

他想直接得到一个答案。</p>

果不其然。</p>

姜承奕点了点头:“我确实有一个法子,这个法子就是科举。”</p>

姜承奕难得没有再让扶苏自己去琢磨,而是直接说出口了。</p>

毕竟他明天应该就要死了。</p>

趁着这段时间多给眼前的学生讲些东西,合情合理。</p>

“何谓科举?以科学举士吗?”</p>

扶苏问了一嘴。</p>

“那倒不是,要是用科学来作为评判标准的话,恐怕大秦这百年都招揽不到一个人才了。”</p>

姜承奕调侃了一句,然后解释道:</p>

“所谓科举,就是分科取仕,大秦可以设置几门不同科目来作为综合评判人才的标准,比如什么明经、作文、算筹乃至武学等等。”</p>

扶苏听得如痴如醉,嘴上还在不断重复,想要借此加深印象,记住姜承奕所说的这些科目。</p>

姜承奕却是伸手拍了他一下:</p>

“我只是举个例子,至于你决定要用什么方式去取仕,那肯定是要根据国情来改变的。”</p>

“就比如现在的大秦缺少人才,甚至可以不注重学问,着重考察人品和临场反应能力。”</p>

“毕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嘛!”</p>

扶苏点了点头,假装听进去了。</p>

实际上他根本就没听进去,现在脑子里只剩下姜承奕说的这一句诗。</p>

他觉得,自己已经不仅仅是在跟姜承奕学习该如何创办科举取仕的法子了。</p>

自己也已经成了一个正在被选拔的考生。</p>

要从姜承奕的每句话中学到些东西。</p>

就比如他曾经一直坚定的认为只有从书本里看来的儒家学派的学说才是真正的知识。</p>

但后来他也知道,有些知识是可以从别的学派获取到的。</p>

现在他更是恍然大悟。</p>

只要是有作用、能发挥出独属于自己的力量的东西,都可以叫做知识、学问。</p>

而姜承奕看扶苏表面上听进去了的模样,则是继续说道:</p>

“以此种公平竞争的方式,打破贵族世袭垄断,允许平民通过考试入仕,才能真正做到选拔人才!”</p>

扶苏又点了点头。</p>

这一点他倒是还是清楚的。</p>

不过他马上也就又有了疑问:</p>

“不过,姜先生,如果要做到公平,那岂不是要从全国如此之多的百姓当中挑选人才?这样的考试规模,未免有些太大了吧?”</p>

姜承奕没有否认,点点头继续问道:</p>

“如果只进行一次集中的考试,这规模自然是会过于臃肿的。”</p>

“而且你有没有想过,要是只进行一次考试,考试的地点应该定在何处?定在咸阳?对于那些处在边关的穷苦百姓而言公平吗?”</p>

“若是为了一次考试搞得劳民伤财,这科举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了。”</p>

姜承奕语重心长。</p>

“那先生的意思,莫非是这科举考试并非是一次性考完的,而是分批次进行考试,从而做到尽可能对百姓友好和公平?”</p>

“可这样一来,没有中央的监督,又该如何才能保障”</p>

扶苏赶忙问道。</p>

在姜承奕这将近一周的“魔鬼特训”下,他的思路只要一慢下来,就会被姜承奕接连嘲讽两次。</p>

所以他现在的思维是极其敏捷的,完全能够跟上姜承奕的思路。</p>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本就天资聪颖,不然也不会被嬴政如此看重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非富即贵

起跃

星际兽世:记忆曝光,全员跪求她原谅!

龙幽儿

从维多利亚时代开始

东北喵

渣男悔婚?转身我嫁他皇叔当皇婶

欣宝儿

一首原创开始,把路人捧成天后!

老司机著作

重生李云龙,开局率军远征长津湖

钱兔似锦大展鸿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