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明镜高悬(2 / 2)

“其他的坊市不要去吗?”夏惟虽然是第一次来坊市,但一路上听龙时和一些店主聊天也知道了并不只有这一个坊市。</p>

“不用了。”龙时肯定的答到。</p>

……</p>

“国主,公主方才已经回宫了。”侍卫走入大殿,半跪了下来,抱拳道。</p>

他本是国主的亲卫,现在又担起了公主贴身侍卫一职,因而有了这个随时能面见国主的特权。</p>

“她今日去哪里玩了?”夏启放下了手中的笔问道。</p>

对于这位励精图治的国主,或许只有爱女的消息才能让他暂时放下国事。</p>

“禀国主,去了北坊。”</p>

“我渺城四坊,向来是北坊最热闹。朕没记错的话,今日恰好是北坊赶集的日子。呵呵,她倒是会挑地方。”夏启笑道。</p>

“公主今日的确玩得开心,但殿下去北坊却也不是巧合。其实殿下本意是去找杨家公子,去北坊想来也是那杨家公子的意思。”</p>

“杨家公子?怎么会去找他?”夏启皱了皱眉。</p>

“属下也不知。但看起来,殿下和那杨家公子已经熟识。想必是殿下上次出宫认识的。”侍卫抱拳。</p>

“那杨家公子是叫龙时对吧?朕先前也好奇,他杨培龙四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当年得了一个养子,竟丝毫不加栽培。后来才知道是因为那养子得了什么‘白化病’,活不长,所以被丢在后院弃养。”夏启道。</p>

考虑到传闻总是真真假假,“白化病”又的确罕有,夏启便又问道:“所以,那杨家公子,是真如传闻所说,一头白发?”</p>

“禀国主,的确是一头白发。”</p>

夏启有些烦躁,他知道“白化病”者自幼便是白头,身体更是羸弱不堪,在尚武的漠国,也无怪会被丢弃。但他现在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女儿,身为父亲,他最不希望的就是女儿和一个混混纠缠不清,更何况她还是一国公主,若是让人知道和一个如此不堪的人厮混,岂不是有损国体?</p>

“既然是个废人,还带公主去见他做什么?”</p>

听到夏启语气中带了些怒意,侍卫于是赶忙解释了起来:“禀国主,那杨家公子一头白发不假,但卑职亲眼所见,此人从丈高的树上一跃而下而面不改色,以此看来,体质甚至远优于一般人,不似传闻所说那样弱不禁风。”</p>

“那你的意思,那传闻是假的?”</p>

“国主,据卑职所知,虽然外人都道是杨将军早已弃养,但杨家其实从未明说过要断绝关系。”</p>

“有点意思。”夏启抚了抚下巴,思索了一阵道,“不过,也有几分道理。如果那龙时真的是不治之症,杨家岂会还留他在后院?朕倒是有些好奇,这杨培龙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p>

侍卫微微抬头看了看夏启的脸色,见他怒意似乎已经消了下去,便又道,“国主,卑职还有一事不得不报。”</p>

“说。”</p>

只见侍卫从怀中取出了一分皱巴巴的纸,小心翼翼地放在夏启面前的案台上。</p>

夏启拈起那张纸,粗略地看了一眼,“这上面写的似乎都是些商品的定价,纸虽然破旧,但字倒也还算工整。你给朕看这个做什么?”</p>

“国主,其实杨家公子今日还带着公主去了北坊衙门。”</p>

“去衙门?”夏启再一次皱起了眉头。</p>

“具体做了些什么,卑职不明。卑职前去询问那衙门主事,那主事只说了些所谓‘统一定价’之事,卑职也不甚了解。但若是杨家公子借公主殿下的身份行不善之事,恐酿成大祸,思来想去之下,便取了杨家公子给衙门主事的《易物注》中的一页,呈于国主。”</p>

夏启仔细看了看手中的纸,思索了许久。</p>

有关坊市定价乱象他其实早有耳闻,坊市之事虽不大,但也事关民生,夏启知道“君舟民水”的道理,因而有意整治。</p>

有朝臣建议应当惩治贪官以矫正这股不正之风,但他很清楚这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能根除这种乱象的法子,是要坊市的定价规矩能够公示,让官吏没有贪污的手段。</p>

可是,制定定价标准却并非易事。</p>

夏启万万没有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一天,这定价标准竟会自己送上门来。</p>

他放下手中的纸,心中是万分感慨:“既然他有如此自信,便看看他这《易物注》到底行不行得通。来人!传户部尚书,还有那北坊衙门主事也一并叫过来,就说,朕有事要问他们,不得声张。”</p>

……</p>

龙时进衙门后数日,在外人看来,北坊的衙门像是突然良心发现一般公布了统一的定价标准,北坊的商贩自此之后只需要前往衙门使用公称就能够定价,甚至无需官吏插手。</p>

其他坊市的摊主得知后,纷纷涌向北坊,这北坊顿时是一摊难求。北坊的衙门乘机抬高了摊位的价格,赚的是盆满钵满。</p>

摊位多了,客人自然也多了,每到赶集,总是北坊人头攒动,其它坊市则冷冷清清。为了留住摊主和客人,其它的坊市也只得纷纷效仿北坊的做法,自行制定并公开了定价的标准。</p>

从此,再无“定价费”一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