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柳如烟的秘密(1 / 2)

“什么?”</p>

“穿女仆装?”</p>

一听这话,柳非凡好像受到了莫大的辱污,他脚一跺,喝斥道:“你这个男人真恶心,真变态!”</p>

“滚!”</p>

“我才不会答应你。”</p>

说完。</p>

便气呼呼的走了。</p>

引得杨辰等众轰堂大笑。</p>

而浙省的朋友,则多少有点面上无光。</p>

这时。</p>

林老,柳老,和三位国家级的评委走了过来。</p>

林老十分好奇的问道:“小杨兄弟,说实话,这尊西域武士石像,我也看不出刻的是谁,为何而刻?”</p>

“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出来的。”</p>

“能否说出来,让我也长长见识。”</p>

闻言。</p>

杨辰笑了笑。</p>

自然是和盘托出。</p>

不过他一说完,柳青山柳老便是第一个反驳:“胡说八道,一派胡言。”</p>

“史料记载,卑路斯三世,自从战败投靠大唐之后,便一直居住在洛阳,两年后就死了,怎么可能南下林市桂县?”</p>

“另外。”</p>

“波斯是游牧民族,怎么可能会重视农业?”</p>

说完。</p>

柳青山瞪了杨辰一眼,不满道:“你小子完全是在杜撰,是在胡说八道!”</p>

柳老说完。</p>

京城老炮儿马老师也出声附和,表示认同。</p>

“没错。”</p>

“虽然相关的史料,在记卑路斯三世的时候,略有混乱,但总体来说,史学界是有共识的。”</p>

“杨辰,你这个说法,不太靠谱。”</p>

说完。</p>

他又补充道:“卑路斯三世,死后是葬在洛阳的。”</p>

“他的雕像留存下来,立于西安郊外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各国酋长石像群中,只是石像的头被不幸砍掉罢了而已。”</p>

两位大佬级相继给出了反对意见。</p>

这让大家对杨辰的说法,难免生出质疑之心。</p>

当然。</p>

铁粉除外。</p>

而这时。</p>

柳非凡去而复返。</p>

不仅自己又回来了,还把姐姐柳如烟等一众江南四少给带了过来。</p>

在询问大家,得知杨辰的说法之后,便是像看白痴一样看着杨辰,讥讽道:“有的人啊,真的是飘了。”</p>

“为了显示自己。”</p>

“什么都可以牵强附会,胡说八道一番。”</p>

说到这里。</p>

他冷哼一声,斥道:“就凭这个答案,还想让我穿女仆装?”</p>

“真是臭不要脸!”</p>

此刻。</p>

杨辰笑了笑。</p>

却是没有急于反驳或者争执。</p>

系统给出的信息,肯定是不会错的。</p>

至于为什么和历史记载,相关史料有那么大的出入,系统说是当时当权者的刻意而为,抹去和掩盖了这一切。</p>

为什么要掩盖,那就要找到当时的当权者,用系统读取一下了。</p>

杨辰不知道。</p>

不过。</p>

他还是可以通过系统,来获得一些证据,证明自己的说法。</p>

确切的说。</p>

是系统的说法。</p>

比如西安效外,那颗被砍掉的,卑路斯三世雕像的头颅。</p>

或许可以用系统分析一下,现在流落何处?</p>

比如桂县或许还有遗存的地方县志。</p>

又比如从其它国家的史书资料,特别是波斯,也就是如今的伊朗,或许能发现一些当时的蛛丝蚂迹。</p>

所以。</p>

面对质疑。</p>

杨辰说给他一点时间。</p>

他会找出相关证据,来证明这段历史的。</p>

这时。</p>

最为德高望重的陈宝昌陈老先生说话了。</p>

“其实考古和办案有相似的地方。”</p>

“那就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偏听则暗,兼听则明。”</p>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p>

“对于林市的石刻文化,我不是专家,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多都不是专家。”</p>

“毛主席说的好:有调查,才有发言权。”</p>

“我认为,小马和小柳的说法,当然有道理。”</p>

“但是,小杨朋友的说法,肯定有他的理由。”</p>

“大家都是文物界,古玩圈的专业人士,如果有人在各位面前随便杜撰,信口雌黄,我想这个人应该不会这么愚蠢。”</p>

说到这里。</p>

陈老先生笑呵呵的看了看杨辰,又看了看柳老马老师等众,继续道:</p>

“有意见,可以交流。”</p>

“但是不要嘲笑。”</p>

“更不要打压。”</p>

这番话一说。</p>

立显老先生的格局和境界。</p>

见状。</p>

不愧是央视主持人,反应神速的和大人黄刚老师,马上趁机宣布,接下来的第二项流程:交流大会。</p>

马上开始。</p>

于是。</p>

众人都是热烈的响应。</p>

……</p>

很快。</p>

在主持人黄刚黄老师的组织下,前来的宾客们,都陆陆续续的回到了座位区。</p>

没有刻意区分。</p>

但大部份的宾客,都是和自省的朋友坐在一起。</p>

于是无形之中。</p>

便是泾渭分明,形成了两个阵营。</p>

交流会正式开始。</p>

虽然较劲的氛围很浓。</p>

但一开始,两边都表现的都比较克制,提出的问题,交流的意见,都比较偏学术性和中肯的。</p>

因为今天参展的展品,都没有标注信息。</p>

一个字都没有。</p>

所以一些古玩知识不算扎实的宾客,难免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以。</p>

比如某些古玩的名字。</p>

某些古玩的工艺。</p>

某些古玩的历史和出处等等。</p>

这个时候,在交流会上,这些求知若渴的宾客们,还是比较有礼貌,比较虚心,比较和和气气。</p>

不过。</p>

随着交流会愈加的深入。</p>

两省的朋友,所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也就渐渐变得尖锐和犀利起来。</p>

比如浙省的朋友就问,说楚南省的朋友竟然把恐龙化石这种严格意义上不算古玩的东西搬出来助阵,是不是缺乏底蘊,缺乏自信的表现?</p>

又比如那尊残破的西域武士石相。</p>

竟然牵强附会,说那是波斯王子卑路斯三世的刻像。</p>

这种公然违背历史,完全不符合史料,也没有任何证据的说法,难道是楚南省对待古董文物的态度?</p>

还有所谓的楚绣。</p>

拿一个现代刺绣大师,而且还是岭东省人,所发明的双面楚绣来展示楚绣工艺。</p>

这是否有点拿来主义,以今论古的嫌疑?</p>

这些问题相当尖锐。</p>

也满了火药味。</p>

面对浙省朋友的质问,楚南省的朋友,自然也是不甘示弱,针锋相对。</p>

比如浙省的藏友将竹衣这种情趣内衣都搬了出来,是不是江南自古以来的底蕴和文化?</p>

还是对江南娘子身材的自信?</p>

又比如那只战国的水晶杯。</p>

你们浙省研究了那么久,也始终研究不出来,古人是如何制造这么一只巧夺天工的水晶杯,是不是你们的智慧断了代?</p>

还是今不如古?</p>

再比如你们那根龙首木棍。</p>

一个少数民族的信物而已。</p>

江南不是富庶之地吗?</p>

不是堂堂大汉正统之地吗?</p>

怎么?</p>

没钱了还是没文化了。</p>

不也是拿来主义,用少民异族的东西来充数?</p>

总之。</p>

两省朋友之间,诸如此类的提问和交流,渐渐变得越来越多,也变得越来越尖锐和犀利。</p>

搞得现场的气氛剑拔弩张,双方都面红耳赤,说话的声音也是越来越大。</p>

而说着说着。</p>

话题都渐渐往对方阵营的焦点人物引去。</p>

比如楚南阵营的杨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