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我成基命,今天要当魏徵!(2 / 2)

“臣有本奏!”</p>

内阁辅臣成基命站了出来。</p>

崇祯一怔。</p>

这位平时很本分啊!</p>

怎么这时候也跳出来了?</p>

崇祯的眼眸中流露出玩味的神色。</p>

这就有意思了!</p>

众臣都是一愣,随即精神大振。</p>

来了,高潮戏来了!</p>

内阁辅臣亲自下场,这下子有好戏可看了!</p>

崇祯问道:“成卿欲弹劾谁?”</p>

众目睽睽之下,成基命神色自若,慨然而道:</p>

成基命朗声说道:“臣,并非要弹劾大臣。而是要劝谏陛下!”</p>

皇极殿前,一片寂静。</p>

好家伙,矛头直接就指向了皇帝陛下,这胆魄,直追海刚峰!</p>

“成卿要劝谏朕何事?”</p>

崇祯饶有兴致地问道。</p>

他当然清楚,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p>

弹劾也好,压制武人也罢,其实只有一个目的。</p>

争权!</p>

“此次朝廷对林丹汗用兵,不仅未经过廷议,甚至连内阁都不曾知晓,一切兵马、钱粮调度,皆由陛下乾纲独断。”</p>

“兵者,国之大事。兵事,关系社稷安危。”</p>

“自土木堡之变以来,大明屡败于蒙古,俺答汗甚至再度兵临京师,酿成庚戌之变。”</p>

“这次陛下听信宠臣之言,轻启兵端,不仅害死礼部侍郎陈演等朝廷肱骨,若是重蹈土木部、庚戌之变,大明江山危矣!”</p>

成基命侃侃而谈,语重心长,忧心忡忡。</p>

崇祯以鼓励的眼神看着成基命。</p>

你很勇,继续!</p>

用兵归化,只是成基命找的一个切入口,重点还在后面。</p>

“臣以为,国家大事,应当遵循祖制,群策群力,交由大臣们商议。”</p>

“朝廷重要政务,包括兵事,以及文武大臣的任用罢免,必须通过廷议。”</p>

“陛下乃我大明中兴明君,当效法唐太宗,纳谏如流,切不可独断专行,更不可偏听偏信某个宠臣一家之言,以免铸下大错,危及江山社稷。”</p>

“有魏徵屡次犯颜直谏,唐太宗多克己善加容纳,才创下贞观之治,方有盛世大唐!”</p>

“忠言逆耳,臣冒死进谏,望陛下三思!”</p>

成基命的话掷地有声,完全是铁骨铮铮的诤臣典范。</p>

温体仁等人对成基命顿时刮目相看。</p>

大臣们的眼睛也都亮了起来。</p>

真是万万没有想到,清廉、宽厚的‘清白相公’,竟然有这样的手段。</p>

没有弹劾任何大臣,却将事情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p>

说白了,成基命这是代表全体文官,向皇帝要权。</p>

国家大事,不能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得大臣们商议着来。</p>

大明的廷议制度,的确是祖制。</p>

太祖、成祖、仁宗(朱高炽)等大明比较有为的皇帝,都十分重视廷议。</p>

每每遇见朝政大事都会召集群臣,商讨对策。</p>

而且很多时候,皇帝对于廷议的结果都会照准施行。</p>

如今的皇帝倒好,完全把廷议当成了过场。</p>

大事他做主,麻烦事拿到廷议上来,让百官扯皮。</p>

这怎么能行?</p>

这让官员们怎么为自己谋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