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叔父是大明财神爷(2 / 2)

……</p>

皇宫,文华殿。</p>

崇祯召集阁臣议事,气氛难得的喜庆。</p>

原因很简单。</p>

多年来让崇祯急白了头的事情,今年不再是什么问题了。</p>

有银子了!</p>

户部尚书奏报了今年的财税状况。</p>

一年下来,国库竟然有240多万两银子的盈余。</p>

这其中还不包括查抄晋商、河南缙绅所收获的数千万两银子。</p>

也不包括江南催缴拖欠赋税,获得的一千万石米粮。</p>

并且这还是免除三饷,以及包括忠烈祠、修缮蓟镇关防、赈灾等大型开支之后,得到盈余。</p>

收入主要来自今年恢复的工商税、矿税。</p>

光是皇家水泥公司,就缴纳了六十多万两银子。</p>

大明商业银行虽然开业只有几个月,前后也缴纳了十多万两的税。</p>

崇祯在这两家是有股份的,本可以一文钱不交。</p>

可云逍称,要给天下商贾做依法纳税的榜样,坚持足额缴纳。</p>

其实大明的商税并不高,才是三十税一而已。</p>

海外贸易征收的市舶税,也是一项重要财源。</p>

虽然今年刚开始,自福建至广东沿海暂时只开放了五处口岸,加之海盗依然猖獗,私贩(走私)猖狂。</p>

可海贸依然有450多万两银子的进账。</p>

另外财政收入猛涨,还有一个原因。</p>

今年对官员、士绅整的太狠了,朝野上下的官员收敛了很多。</p>

就拿江南道的茶税来说。</p>

江南的茶叶贸易,每年高达上千万两白银。</p>

以前江南道每年茶叶税有多少?</p>

高的数百两,最低的一年,仅有二十三两!</p>

其他各种杂七杂八的税收加起来,每年也才是十几万两而已。</p>

银子哪儿去了?</p>

要么被官员贪了,要么官员、富商联手偷税漏税。</p>

这样的朝廷能不穷?</p>

今年江南道单是茶税一项,就高达五十三万两之多。</p>

为啥这么高?</p>

因为某个道士坐镇江南,官员们不敢贪了,富商们也不敢偷税了。</p>

听了户部尚书的奏报,崇祯笑得只见牙齿不见眼。</p>

办了那么多大事,国库竟然还有结余!</p>

这在往年,敢想这样的好事?</p>

还不光是国库,内帑也有银子了啊!</p>

并且水泥公司、银行的分红,加起来还有十几万两。</p>

这些可都是私房钱,可以藏着偷偷花的,以后微服出宫可以去青楼……呸,酒楼,体会一下一掷千金的感觉了。</p>

后宫的嫔妃们,就凭香水这一项,拿的最少的嫔妃也有三千多两。</p>

崇祯心中一声长叹:“叔父,真是朕的财神爷,不,大明的财神爷啊!”</p>

正议论时。</p>

轮值太监匆匆而入,呈上一份紧急军情。</p>

“满桂八百里加急来报,蒙古扎鲁特部七千骑兵突袭大安口关!”</p>

听了奏报,崇祯倒是没怎么惊慌。</p>

如今的他可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了,区区七千蒙古兵,已经吓不到他了。</p>

只是崇祯十分恼火,就这么点人也敢进犯大明,瞧不起谁呢!</p>

不过该准备的还是准备,大安口关肯定是挡不住七千蒙古兵,要是被他们闯入关内大肆劫掠,那可不是什么小事。</p>

崇祯忙召集张维贤以及兵部官员入宫商议。</p>

谁知刚刚坐定,又有一份八百里加急呈报上来。</p>

“大捷?”</p>

崇祯看到军报上的内容,整个人都懵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