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云逍子,又开始演了!(2 / 2)

不等于东波解释,其他商人都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p>

事情迅速传开,都说通海银铺没银子兑换,大掌柜要当众赖账了。</p>

通海银铺是东南地区最大的钱庄,很多商人的银钱往来都是通过他们。</p>

这么一闹,商人们哪里还顾得看热闹,纷纷赶往通海银铺在苏州城的分号。</p>

其他钱庄也好不到哪儿去。</p>

通海银铺都要赖账,何况是其他的?</p>

银子放在钱庄不保险,可放在银行里却很安全啊。</p>

人家可是储备了上千万的现银,财大气粗着呢!</p>

再说了存在银行里还能吃利息,还放在钱庄里干什么?</p>

场面有些失控,最后还是禁军出动,才将场面控制下来。</p>

于东波等钱庄掌柜,被富商们‘押着’,离开了山塘街。</p>

等风波平静下来。</p>

华允诚大声说道:“今天银行开业,为了图个吉利,但凡是在银行存银超过一万两,定期一年的,都按照定期三年的利息来算。有意愿的,稍后可以去银行里办理。</p>

”</p>

顿了顿,他又补充道:“不过云真人之给了五百万两的份额,后面的就没有了,今天要存银子的,可要抓紧了。”</p>

士绅和富商们全都坐不住了。</p>

有人叫道:“可谁也没带那么多的现银啊!”</p>

华允诚笑道:“可以先认存,过两天再办理存银手续也行。”</p>

在场的有钱人可不在少数。</p>

商人倒也罢了,他们的银子毕竟是要用来做生意周转的。</p>

那些官员、士绅,多数是把银子藏在家里的银窖里。</p>

与其放在那里长霉,为什么不存到银行里?</p>

很多人心痒难耐,可人家银行现在还没开始办理业务,也只能忍着。</p>

银行大掌柜高福丽接着又向众人解释了贷款。</p>

商人做生意周转不过来,向钱庄借贷,这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p>

其实现在的正规钱庄,贷款利息并不算太高,多半维持在20%到36%之间,朝廷是有明文规定的,超过这个点,就会受到重罚。</p>

所谓的驴打滚、羊羔息、坐地抽,那是民间的高利贷,一般的钱庄是不会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p>

大明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也跟其他钱庄差不多。</p>

这没啥好说的。</p>

可当高福丽说到的两个惠民贷款项目,却让所有人都惊呆了。</p>

对于小本经营的小商家,银行推出了小额低息贷款。</p>

针对寻常百姓,专门推出了青苗低息贷。</p>

什么意思?</p>

那些小商户,只要通过银行的审批,就可以获得一笔小额贷款,用于经营。</p>

小额贷的利息,在五厘至一分之间。</p>

至于青苗贷,顾名思义,就是在夏收和秋收之前,可以申请一笔小额贷款,以补助耕作。</p>

青苗贷的利息比商户小额贷还要低,不超过五厘。</p>

其实按照云逍最初的意思,青苗贷是不要利息的。</p>

可考虑到刚开始,步子不能迈得太大,于是按照低息来收取。</p>

不仅是寻常商家、百姓,就连官员、士绅们也全都愣住了。</p>

新任苏州府同知庞昌胤结结巴巴地问道:“此言,当真?”</p>

不等高福丽答话,张国维大声说道:“云真人说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成立大明商业银行的目的,就是为造福江南百姓,针对商户的小额低息贷,以及针对农户的青苗低息贷,千真万确,绝无虚言!”</p>

轰!</p>

银行前的大街顿时沸腾了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