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大明官员的发家致富经(2 / 2)

武官们虽然在心里直骂娘,却都纷纷开口应承下来。</p>

所谓整顿兵政,实际上就是断了他们的财路啊!</p>

可朱国弼的尸体还在外面放着呢,哪个敢说个不字试试看?</p>

钱财虽好,要有命花才行。</p>

“接下来,该说正事了。”</p>

云逍看向那些地方官,目光似乎将所有人的内心都看透。</p>

众人心中凛然,纷纷低头。</p>

“贫道尚未入世时,就听说咱大明的官员生财有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p>

“贫道入世以后,发现还是低估了你们,十万雪花银又算什么?”</p>

云逍笑吟吟地说道。</p>

官员们无不神色大变。</p>

有人想要替自己辩解,可嘴唇动了动,还是闭上嘴巴。</p>

“从你们中举开始,就会有下户人家,央亲傍眷,求荐书,求面托,要投做家人。有那中户人家,情愿将自己的地土,自己的房屋,献与你们。原本一个‘儒素之家’,一下子田地、房屋、仆役、丫鬟,什么都有了,瞬时成为富户。”</p>

“等你们做了官,光是火耗和羡余,就让你们肥的流油。”</p>

“像江南这种富庶大州大县,钱粮数额越是巨大,火耗与羡余就越多,你们所获越多。”</p>

官员们的脑袋快要钻到裤裆里。</p>

(大明州县在征收实物赋税时,会在正赋定额的基础上增征附加额,以保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出现损耗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足额,是为羡余。</p>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折银征收,地方官府需将百姓上交的碎银熔化铸为银锭上缴国库,熔铸时会产生一定的损耗,所以征收时就增征附加额,是为火耗。</p>

刚开始征收时,火耗与羡余比例尚小,但越往后比例越大,远远大于实际损耗,多余的部分便归州县官及上司支配……水了188字,哈哈,爽快!)</p>

“然而你们依然不知足,上下其手,大肆贪污!”</p>

“就拿粮草储备来说吧,朝廷每年拨付各州县大笔银子,从数万到数千不等,用于储备平辽、民乱、赈灾粮草。”</p>

“而你们中的多半人,将这些银子中饱私囊,将朝廷定额的粮草,翻倍摊牌给百姓,甚至动用刑法,无偿征收。”</p>

“你们落了实惠,却苦了百姓,毁了朝廷声誉。”</p>

云逍的声音越发冰冷,一些官员身体开始颤抖起来。</p>

“你们巧立名目,大肆搜刮百姓,通过节庆、生日、红事、白事等活动收取属吏、富户们的礼金。”</p>

“要遇着个歪憋刻薄的东西,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年节,元宵,孩儿生日,娘满月,按着数儿收礼。”</p>

“更为甚者,你们与士绅沆瀣一气,巧取豪夺,盘剥乡里,唯利是图、鱼肉百姓、无恶不作!”</p>

“贫道现在就从你们当中,拖出去十个全都杀掉,绝对不会有一个是冤枉的!”</p>

扑通!</p>

有一名官员一头栽倒在地上昏死过去。</p>

其他官员都是两股颤颤,汗流浃背。</p>

薛国观等人骇然看向云逍,随即自嘲地笑了笑。</p>

云真人这个道士,知道官场上的这些门道,不是很正常吗?</p>

“今上命贫道巡行江南,自然要治一治这些顽疾!”</p>

云逍冷哼一声,自桌案后站起身来。</p>

扑通,扑通!</p>

接二连三有人昏倒过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