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瘟疫学鼻祖、大医吴又可(2 / 2)

傅振商站起身来,整理衣冠,昂首朝外面走去。</p>

他是心中无愧,即使被拿下,也是无所畏惧。</p>

刚出花厅不久,云逍大步走来,王承恩与方正化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p>

傅振商长身一揖,朗声说道:“下官南京兵部尚书傅振商,拜见大真人、昌平伯!”</p>

章院判等人在后面纷纷跟着行礼。</p>

“尚书大人重病在身,切莫多礼!”</p>

云逍上前双手托起傅振商。</p>

傅振商接着又向王承恩和方正化见礼,被王承恩摆手阻止:“傅大人不必客气,云真人听说你病了,特意带咱家前来探视。”</p>

傅振商等人都是一阵意外。</p>

来到花厅,云逍在首位上一坐下,就询问傅振商的病情。</p>

当他听说傅振商的疟疾,被吴大医治愈,不由得一阵惊异。</p>

在这年头,疟疾可不是那么好治的。</p>

这种疾病很难治愈,而且死亡率比较高,如果耽误了治疗,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p>

云逍问道:“敢问这位大医,高姓大名?”</p>

吴大医恭恭敬敬地答道:“草民吴有性,字又可,苏州府吴江人氏。”</p>

“原来是吴大医!”</p>

云逍站起身来,行了一个道揖。</p>

这位,可是世界瘟疫学的鼻祖啊!</p>

世界上第一个认识病毒的大牛,最终却死于气节。</p>

云逍前世家传中医,自然是知道吴又可这位‘瘟疫鼻祖’。</p>

电影《大明劫》中的主角之一,正是这个吴又可,另一个就是孙传庭。</p>

崇祯在位十几年,几乎年年爆发瘟疫。</p>

从崇祯十四年开始,疫病从北方逐渐扩散到长江流域。</p>

南直隶、浙江等地瘟疫流行,死亡率之高令人谈之色变,死者不计其数。</p>

崇祯十七年春,吴江再次瘟疫大流行。</p>

这场瘟疫持续了一个多月,患者口中不时喷血,后不久毙命,吴江城几乎变成一座死城。</p>

吴又可不顾自身安危,为百姓治病。他参考古今医案,结合自身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救治办法,写成《瘟疫论》一书。</p>

《瘟疫论》中诸多方法,都为后世的诸多疫病防治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p>

吴又可研创的‘原饮秋’,被称之为治疗瘟疫之仙方,不知救活了多少江南人的性命。</p>

二十一世纪之初席卷全球的那场瘟疫中,由于用西药治疗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即使治愈,最终也把人给治废了。</p>

当时的国医大师邓铁涛,用吴又可的‘原饮秋’来治疗,创造了四个零奇迹:零转院、零死亡、零感染、零后遗症。</p>

中医在那一年,成为世界冠军(邓老的原话),如同神一般的存在。</p>

云逍曾亲身经历过那场瘟疫,自然是印象极为深刻。</p>

西方世界为了压制九州文化,想尽千方百计消灭中医。</p>

很多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被忽悠瘸了,连祖宗都不要了,竟然给中医冠以‘伪科学’的帽子。</p>

可笑,而又极其可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