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气象一新,皆因一人(2 / 2)

一口气说了一个多时辰。</p>

温体仁等陷入强烈的震撼之中。</p>

崇祯将三人的神色收入眼底,风轻云淡地一笑。</p>

什么,愧疚,羞耻?</p>

借叔父的主意,有什么好愧疚和羞耻的?</p>

“陛下圣明!”</p>

“有此四策,定能一扫兵政沉疴,重振大明军威!”</p>

“陛下高屋建瓴,武略堪比太祖、成祖,臣,佩服的五体投地!”</p>

温体仁反应过来,一通彩虹屁奉上。</p>

虽然不大懂兵政,但听上去,的确是很厉害的样子。</p>

先拍上一通,肯定是没错的。</p>

张维贤和李邦华都是精于兵政。</p>

对于崇祯提出的四项兵政改革之策,震骇而又心服。</p>

陛下,有中兴明君之姿!</p>

崇祯说道:“你们下去之后,就以这兵政四策为框架,拿出详细的章程出来。”</p>

“谨遵圣谕!”</p>

三人忙起身领旨。</p>

“忠烈祠即将竣工,朕决定举行盛大的落成大典。”</p>

“内阁拟旨,宣召各地三品以上文官,各边军、卫所,参将以上将官,以及此前立下战功的将士,除有要务无法离开,其余全部入京观礼。”</p>

“兵部要拿出一个章程,但凡是为我大明捐躯的,不论文武,也不论高低贵贱,一律入祀忠烈祠。”</p>

崇祯站起身来,沉声说道。</p>

温体仁道:“恐怕朝中大臣们……”</p>

崇祯斩钉截铁地说道:“朕意已决,不得妄议!”</p>

“是!”</p>

温体仁赶忙应承下来。</p>

张维贤和李邦华心中一震。</p>

陛下这次是下定决心,要借忠烈祠做一篇大文章啊!</p>

由此也可以看出,陛下对兵政革新的决心和魄力。</p>

三人出了皇宫。</p>

张维贤和李邦华都是忧心忡忡。</p>

温体仁问道:“二位在兵政革新一事担心?”</p>

李邦华叹道:“下官是担心,如今国事刚有气色,兵政上稍有不慎,会引出大乱子啊!”</p>

张维贤点点头。</p>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p>

如今大明的兵政,若是维持原样,军队将继续糜烂下去,不堪一用。</p>

革新,就会触碰庞大的利益集团,从而引发卫所兵变。</p>

这可不比晋商、西洋传教士,直接抓了砍头就行了。</p>

“二位多虑了!”</p>

温体仁捋着胡须,笑眯眯地说道。</p>

“咱们大明向来不缺能人,可为什么以往就成不了事情?”</p>

“无非,上下人心不齐而已!”</p>

张维贤和李邦华明白他的意思。</p>

崇祯三年以前,陛下行事刚愎自用,又极易受人蒙蔽,朝令夕改,摇摆不定。</p>

朝臣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攻讦,勾心斗角,无人干事。</p>

因此什么事都干不成,也干不了。</p>

温体仁又是一笑,“现如今,却是大不相同了啊!”</p>

“陛下英明果敢,雷厉风行。”</p>

“朝中风清气正,再也没有了以往的乌烟瘴气。”</p>

“如此这般,还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p>

“兵政,必成!”</p>

张、李二人恍然醒悟。</p>

如今的陛下,行事判若两人,甚至称得上‘英明’。</p>

朝堂中,没有了言官狂吠,也没有了党派争斗。</p>

短短半年时光,朝廷气象一新。</p>

二人仔细回想,感觉就像是做梦一般。</p>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一个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