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厦奠基人(1 / 2)

“大明的监督体系,太多、太乱,反倒失去了作用。”</p>

云逍摇头一笑,放下筷子,徐徐道来。</p>

对于明末的腐败,他以前也曾经在网上,跟键盘侠辩论过多次。</p>

因此对其根源、弊端,了解的十分透彻。</p>

根子还是出在朱元璋。</p>

古往今来,对待贪官最狠的皇帝,莫过于这位洪武爷。</p>

对于贪官,心狠手辣,从不留情。</p>

可讽刺的是,大明如今贪腐成风,却是拜他所赐。</p>

根源就在他当初制定的监察体系。</p>

大明的监察体系,可谓是最为严密的。</p>

明面上,有都察院御史,和设立在六部的六科给事中。</p>

这就构成了各有分工、互相制衡、纵横交错的权力监督网。</p>

暗里,还有锦衣卫。</p>

阴阳、明暗两套监督网络。</p>

这应该是密不透风了吧?</p>

就这,朱元璋还不放心。</p>

万一自己的后代中,出了不肖子孙。</p>

冒出一些滥用皇权、为祸社稷的皇帝怎么办?</p>

皇权也得有限制。</p>

于是乎,又改良了言官制度。</p>

赋予言官风闻奏事之权。</p>

并专门立下祖制,皇帝不得杀言官。</p>

再到后来,成祖朱棣又设立了东厂。</p>

成化年间又设立了西厂。</p>

监察机构越来越多,反倒越来越臃肿,矛盾交错纵横。</p>

最终完全变成了一个畸形的怪胎。</p>

监察的越多,反倒发挥不了任何作用。</p>

以至于到最后,各项法令,全都变成了一纸空文。</p>

特别是言官制度。</p>

风闻奏事,使监察机构,沦为了党争和营私的工具。</p>

皇帝和大臣被束缚了手脚且不说。</p>

皇帝跟大臣斗,党派之间也在激烈的争斗。</p>

整个朝堂,成了各个势力的角斗场。</p>

长此以往,大明哪有不亡国的道理?</p>

“叔父之言,令侄儿如同拨开云雾见月明。”</p>

“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在书中是万万学不到的!”</p>

崇祯豁然开朗。</p>

吏治腐败,是任何朝代都十分头痛的问题。</p>

崇祯一朝尤其严重。</p>

可崇祯却始终找不到根源所在。</p>

云逍的一番话。</p>

让他如同浆糊一般的脑子,陡然变得清晰了许多。</p>

“要想吏治清明,必须对整个监督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p>

“该如何革新?请叔父教我!”</p>

崇祯移身到云逍身侧,满脸热切。</p>

“你该不会是想去蹚这个浑水吧?”</p>

云逍警惕地看着云逍。</p>

历朝历代的改革派,比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这些大牛。</p>

最终有几个有好果子?</p>

何况是牵扯到吏治。</p>

就凭侄儿这块料子也能行?</p>

一旦卷进去,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一点。</p>

“侄儿只是向叔父请教,增长一下见识。”</p>

“叔父不是打算,让侄儿当内阁首辅吗?”</p>

崇祯面不改色,神情自若。</p>

王承恩在暗中赞了一声。</p>

陛下这演技,越来越精湛了。</p>

云逍点点头,“那就跟你说道说道。”</p>

“叔父请讲!”</p>

崇祯打起十二分精神。</p>

“督察院、锦衣卫、东厂,这三大机构的职责,要重新厘清。”</p>

云逍竖起三根手指,一一道来。</p>

“锦衣卫的职责,重点要放在监察军队,以及对外刺探军情。”</p>

“充实东厂实力,对内廷的太监加以严格培训,用于监察百官,进行反腐肃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