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天不生我云逍子,大明万古如长夜(2 / 2)

崇祯一震。</p>

一片混乱的脑海,像是被一道闪电劈开。</p>

对啊!</p>

现在才是崇祯二年,距离崇祯十七年,还有整整十五年。</p>

这时候悲痛,是不是早了点?</p>

王承恩见劝说有效,顿时一振,当即继续说道:“这位云仙长,必定是奇人异士,甚至是仙人之流,万岁爷能与他巧遇,定是上天有意安排。”</p>

“万岁爷忘了,这次不是有云仙长相助,才有遵化大捷吗?”</p>

“只要接下来,云仙长继续协助万岁爷,那些事情又怎么会再现?万岁爷又何愁不能中兴大明?”</p>

崇祯一把抓起王承恩,眼眸中燃起一丝希望。</p>

“不错!”</p>

“叔父能够未卜先知,甚至能够预测十几年后、乃至数百年后的事情。”</p>

“朕也真是糊涂了,这次是叔父有意借酒,来点醒朕啊!”</p>

崇祯自行脑补,越说越是兴奋。</p>

天不生我云逍子,大明万古如长夜!</p>

贫道可以只手补天!</p>

‘叔父’这不是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明白了吗?</p>

“朕的叔父,乃仙人下凡!”</p>

“有仙人相助,朕有何忧?”</p>

“大明,绝不会亡!”</p>

“朕,也绝不会成为亡国之君!”</p>

崇祯一扫心中绝望、阴郁,放声大笑了起来。</p>

王承恩彻底放下心来,同时心中暗自窃喜。</p>

方正化只不过随着万岁爷,见了云仙长两次,就一步登天了。</p>

而自己,却跟万岁爷,是“吊友”的交情。</p>

以后在万岁爷心目中的地位,谁人能及?</p>

崇祯心中大定,重新回到屋里。</p>

让王承恩收拾桌上的残局,他则是来到卧房。</p>

轻手轻脚地替云逍盖好被子后,这才退了出去。</p>

等王承恩收拾停当,二人便离开了道观。</p>

回城后,崇祯没有回宫,而是直接去了煤山。</p>

命王承恩带着太监、侍卫,在煤山上,一番搜寻。</p>

很快,就找到了一棵歪脖子槐树。</p>

崇祯斥退左右,只留下王承恩一个人。</p>

看着歪脖子树,他的脑海中,自行脑补出了一幅画面。</p>

崇祯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噤。</p>

若不是‘叔父’点醒。</p>

十五年后,自己就会吊死在这棵树上。</p>

崇祯心中一阵紧迫感,随即一片决然。</p>

“朕,哪怕是做一个受人唾骂的暴君,也绝不做千古罪人!”</p>

王承恩提醒道:“万岁爷,云仙长那边,也不能怠慢了!”</p>

崇祯顿时醒悟。</p>

“叔父”,关系到大明的江山社稷。</p>

必须把他的大腿,抱紧了。</p>

要想让关系更为牢靠,单凭亲情,显然是不够的。</p>

更何况,他这个侄子,还是假的。</p>

万一被戳穿,不仅所有希望全部破灭,反倒会激怒“叔父”。</p>

他现在,穷的叮当响,能给“叔父”的,也只有身份和地位了。</p>

可“叔父”是个道士,破格封赏他,肯定会遭到朝中大臣的极力反对。</p>

并且对“叔父”,也是极为不利。</p>

思忖许久。</p>

崇祯眼睛亮了起来。</p>

“王大伴,立即让人去赵家峪,高价购买红薯、土豆、玉米。”</p>

“宣阁臣、六部九卿,顺天府尹,午后在文华殿议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