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来得正好(2 / 2)

正欲离开,就见人群喧嚷起来。</p>

只见众人分开,几名衙差带着一群和尚道士走来。</p>

这群和尚道士穿的倒是有模有样,看起来有几分出家人的风范,可从他们身上,李道玄并未感觉到什么玄门气息。</p>

他们走到戏台前,等到唱戏的唱完后,就绕着戏台敲锣诵经。</p>

和尚排排而坐敲打木鱼念着经文,道士则是穿着道袍在台下踏罡踩斗的念着咒语。各干各的,互不打扰,外行人看来像模像样,但李道玄几眼一瞥,便觉丑态百出。</p>

李道玄实在有些看不下去,正准备走,却见那几名衙差向他走来,看似想要盘查一番。</p>

这些个衙差也是经验老道,知眉眼高低之人,见他俩面容稚嫩陌生,背着包袱行李,其中一人细皮嫩肉,公子模样,一看就是途径此地的外乡人,而且似乎无大人陪伴左右。</p>

这种事很寻常,毕竟在这个时代,无论伱去哪里都是需要路引的。特别是跨城市远行,没有路引别人都不让你进去。这也诞生了很多奇奇怪怪的现象,比如伪造路引或者贿赂盘查的衙役官差。</p>

反正对应政策总有对应办法,到了如今年岁。各地方对检查路引的力度逐渐缩小,也是因为清廷对全国各地的掌控慢慢变弱的原因。少了盘查力度,出行的人就是更多。所以这一时期,也算是晚清商业飞速发展的时期。</p>

不过这东西终归是存在,衙役官差们也多拿这事收外快。你若是有路引,他们会收些钱放过你。你若是无路引,那就得加钱。</p>

这衙役看到李道玄和李延明模样陌生,但穿着打扮干净。自然是起了心思,过来盘查一番。</p>

“你们两个小子,哪里来的?可有路引凭证?”衙役语气凶凶的问道。“你这小子为何没剃发?莫非是有意造反?”</p>

李延明见衙役,有些害怕的躲在李道玄身后。李道玄心里虽有些诧异,但还是镇静了下来。</p>

前世的那些清朝电视剧看过那么多,年前又下山走过一趟,此番下山前又被老道千叮咛万嘱咐过多时,他还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p>

李道玄淡定的从包裹里拿出箓牒和路引,将其递给衙役们看。随后又悄悄拿出一些铜钱,将其塞到领头的一位衙役手中。</p>

“各位官爷,我是茅山来的道士,所以没有剃发。这是我的箓牒,还请官爷们查看。这位是我的道童,也是随我下山办事的。”李道玄从容不迫,将一切说的清楚。领头的衙役熟练的将铜钱塞进衣袖中,又接过李道玄的箓牒和路引检查一番,语气顿时温和了许多。</p>

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扇肩,这天下,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p>

“看你们两个都是小娃娃,这在外出行要注意安危,莫要去那荒山野岭的地方。”</p>

“官爷说的是。”李道玄连连点头。</p>

“这些东西还得收好,莫要弄丢了。”衙役们归还东西,安抚好李道玄后正欲离去,就见身后突然冒出一青年,擦去额头汗水的看向李道玄。</p>

“你是茅山下来的道士?”青年拉着李道玄的手紧张的问道。</p>

“啊,是。”李道玄被这情况给弄得迷糊,莫名其妙的就回答了这青年的问话。随后就见对方和衙役们说些什么,脸上露出激动的神色。</p>

他回头看向李道玄,再看看李道玄还未来得及收起来的箓牒,赶忙从衣袖里掏出一张请帖递过来:“我方才听了你们的谈话,没想到小道长是英雄出少年,小小年纪就授箓。我乃是赵家的人,想请小道长去我家中一叙。”</p>

“啊?这”李道玄只觉疑惑,怎么看了场戏就要被人请去做客了?</p>

“赵某拜托小道长去家中看看,若是能解决我赵家的怪事,赵家定会重金酬谢!”</p>

看着青年那期盼的眼神,李道玄思忖着,又转头看向戏台下的一众和尚道士。</p>

“小道长莫看了,那些都是家父请来的,已经好几日了,也未曾见有什么作用。”见李道玄的目光看向戏台边的那群人,这青年又紧接着说道“小道长若是能帮我赵家解决麻烦,赵家愿意奉上白银千两!”</p>

“走吧,我正想去见见丁角镇里德高望重的赵老爷。”李道玄闻言,朝着青年肃然道。</p>

钱不钱的无所谓,是吧?</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