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215,拜年(2)(2 / 2)

但国人的人情世故,人家过年拜年,也不能把人拒之门外吧?</p>

所以要说今年农村有多差,也不至于。</p>

秦淮茹正儿八经嫁的人,在年初二这天给她拆台。</p>

所以大多都是天不亮就出发,早早的就到了娘家。妇女们聚在村口,也就是为了看看谁家的东西多,谁家的东西少,这样才有八卦的资本。</p>

特别是秦母在自家妯娌之间,说自家姑娘给了自己二十块钱的时候,引起的羡慕,很好的满足了秦母的虚荣心。</p>

这要还是在城里,秦淮茹还能进店里买点什么不要票的糖食点心什么的。再遇上熟识的驴车什么的,搭个顺风车。</p>

但真正要过来拜年的,又怎么会空着手?</p>

关系到了的,比如说刘萍两个堂弟,过年前年礼就到了。</p>

所以拜年什么的,用鸡蛋换点肉,带几个鸡蛋,用鸡蛋换的糖酒什么的,也是准备着今天。</p>

当然,这跟何大清是不是食堂副主任,也说不清楚。</p>

姑娘嫁城里了嘛,女婿又是大厂工人。在这个年头,肯定是有面子的事情。</p>

也幸好,秦淮茹身上有钱,虽然面子上不好看,但里子上给父母补到了,至少家里对她还是没什么意见。</p>

对于自留地,只需要记住两点,一个是长期使用,一个是家庭副业。</p>

而何大清家来的徒弟更多,基本上轧钢厂大锅菜厨子都算得上何大清徒弟。</p>

而现在过来的,什么关系,何大清自然清楚。</p>

今年年初二老四合院里,就两家人家最热闹。</p>

当然,让妯娌保密是肯定的。不然事情要传到贾张氏耳朵里,对秦淮茹又是祸事。</p>

反而是靠着易中海平时补给她的那些钱,又把面子买了回来。</p>

只留下秦淮茹一个,连拖带拉着儿女,又哪能走的多快?</p>

这种事,夫妻俩吵几句很正常。吵着吵着,贾东旭心里也不舒服。脾气上来了,直接在半路把棒梗往秦淮茹怀里一丢,转身就走。</p>

可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来往的行人都没几个。秦淮茹又能指望谁?只能背着一个,抱着一个,一步一挪的往娘家走去。</p>

等秦淮茹到了娘家,已是午饭后。娘仨都是一脸灰尘扑扑,两个孩子脸上还挂着眼泪。</p>

你让秦淮茹该如何想?</p>

特别她的几个堂妹堂姐,得知这个事情的时候,满脸艳羡的看着秦淮茹的时候,秦淮茹的那点满足感,无法与外人说。</p>

但今年,秦淮茹老娘在村口等着晌午快吃饭了,也没看到女儿女婿的身影。看着别人家姑娘姑爷都拎着大包小包,抱着孩子,热热闹闹的进村。</p>

……</p>

大概占原来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的样子,后来又几次发条文扩大,到八一年时,自留地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五。</p>

年年过年前打招呼,让徒弟们别过来,或者空手过来。</p>

以前何大清给红包,还用个红纸包着。而今年,何大清是直接给的现金,关系近一点的,留下的东西多一点,给的压岁钱也多一点,一块两块都有。</p>

反正拉拉扯扯间,院子里邻居总归看到了。</p>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