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246【信不信由你】(1 / 2)

艰难的74年已经悄然过去,更好的75年到来了。</p>

元旦节日过后,美国Z府宣布美元大幅减息、允许技术性‘超卖’等利于经济投资的政策,经济环境开始有明显的好转,香江股市亦开始触底反弹,恒生指数已经涨到163点左右,相对于74年12月10日的恒生指数150.11点,短期内已经反弹13点。</p>

尽管如此,大部分股民仍然不敢相信股市回暖的真实性,不过他们死死的盯着股市,眼神希冀的期望股市重现72年、73年的热度。</p>

股市里率先有所升涨的是蓝筹股,如怡和公司的股价涨幅3%,太古洋行的股价涨幅2.8%,涨幅不大,却有激励人心的作用,毕竟熊市这么久了,也该有所升涨。</p>

李文迪自然是小赚了一笔,跟随者吴雄、张彦也赚到了一些钱。</p>

李文迪来到汇丰银行交易厅,这里的股民逐渐开始增多,不如73年的盛况,但是比前些日子的冷清好了很多,不少股民都在关注着黑板上的股价变动,因为他们想要掌握第一手信息必须靠自己的蹲守,至于交易员,是不会及时理会他们的。</p>

“李生,你真是神了,又猜中了今年的股市回暖。”吴雄小跑过来,便是一顿马屁。</p>

李文迪笑了笑,没有谦虚,没有自傲,“大昌地产公司的股价如何了?”</p>

李文迪记得在前世,太古洋行会在75年1月份率先发行280万股新股,换取大昌地产公司旗下的太古昌发展公司1050万股股权,接着又把这批股份转让到太古地产公司头上,太古昌发展又发行新股1210万股给太古地产公司,换取太古船坞第一期发展计划(后来的太古城)50%股权,至于太古昌发展则将爱秩序湾东部的地皮以低价转让给太古洋行。</p>

这种配股、换股以及发行新股的游戏非常适合有实力的企业发展,既可以摊薄股东们的股权,又可以让企业的实力迅速的壮大起来。</p>

在前世的90年代,刘銮熊将这一招玩得出神入化,将华人置业公司收入囊中,而且使得个人资产进入了香江前20的富豪榜。</p>

当然,李文迪也玩过,如前些时候的明诚地产公司,发行500万股新股来摊薄伍立兴的股份,将明诚地产公司完全变成长新置业公司旗下的子公司。</p>

太古昌发展是还没有上市的公司,李文迪插手不了,不过如今的大昌地产公司控制着太古昌发展,一旦发行新股,控制权自然旁落到太古地产公司的手里,大昌地产公司也是有利的,在资产值上有所提升,太古昌发展也能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p>

这样的调配计划,势必会引起大昌地产公司的股价增涨,至于有多少涨幅,李文迪也不太清楚,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他打算先小赚一点钱。</p>

“1.8元每股!1月份以来有一些涨幅,不过不大。”吴雄当即汇报说道。</p>

李文迪说道“帮我买入500万股大昌地产的股票,最好在这个星期内完成,如果途中股价大幅度增涨,要马上停下来。”</p>

李文迪还是担心时间上来不及,没有必要在高价上抢筹。</p>

吴雄没有多说什么,他认为李文迪是得到了什么消息来源,否则不会如此大手笔的买入。</p>

交代完毕之后,李文迪没有在汇丰银行停留太久,便离开了。</p>

李文迪很清楚,在太古洋行、怡和公司一系列的收购案带动下,香江必然引起一阵收购风潮。</p>

任何公司的老板都无法忍住积极扩张的野心,现在又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又有人当出头鸟,当然跟随上去咬一口蛋糕。</p>

75年1月15日,星期三</p>

太古洋行联合大昌地产公司宣布了换股计划,大昌地产公司主席陈德泰当中表示,如此计划有利于太古昌发展公司的发展壮大,是一个共赢的方案</p>

事实上,太古洋行没有开发地皮的实力和经验,连太古地产公司都是刚成立不久的新公司,比长新置业公司都不如,只是想借助大昌地产公司的力量来完成这个庞大的计划,一旦太古昌发展、太古地产拥有了独力开发地皮的能力,势必会将大昌地产公司踢开,毕竟没有任何人想与其他人分享巨额的利润。</p>

消息一出,大昌地产公司的股价开始小涨(股市活跃度仍然不高),从1.8元涨到了2元,涨幅仅有11%,换作在牛市的环境里,涨幅20%都是少的。</p>

李文迪很开心,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便赚到了100万元,足够买下两间店铺了,重要的是大昌地产股价还会再涨。</p>

这些好消息被各大报章疯狂的传播,甚至有小报又称这是股市回暖的征兆,大公司都开始出手了,呼吁所有的股民进入股市。</p>

有些盲目的股民自然被教唆得心情激动,日日蹲守股市,就是不太敢下手。</p>

长新置业公司</p>

李文迪收到消息:和记集团大班韦理斯已经将公司清理完毕,现在正在大力处理公司的债务问题,计划出售一些旗下的公司,来重整公司的债务结构。</p>

听到船务投资公司的名字,李文迪当即沉默了下来,这是一家小有规模的船只运输公司,旗下有几十吨的船只,都是一些小货船、小轮船,生意自然是不太好的,不然韦理斯也不会出售。</p>

不过如今的船务生意正值红火的时期,李文迪认为还是有利润可言的,就算没有可观的利润,也可以趁机出售公司,不会有所亏损。</p>

而且李文迪也想趁机进入航运行业,或许可以有一番成就。</p>

依照前世的记忆,航运业会在80年代初进入寒冬季节,也就说航运业仍有6年的盈利时间。</p>

如果航运业能为地产公司输送一些资金,李文迪认为这是天大的好事,可以为他的王国添砖加瓦。</p>

于是,李文迪立刻采取了行动,电话约见了韦理斯,直接了当的说明是为了船务投资公司的事情。</p>

见到韦理斯,李文迪开始了一番寒暄,尽管两人没有太多的交情。</p>

“李生,这是船务投资公司的资料,你先看看吧。”韦理斯知道李文迪是个精明的商人,所以想用一些实际的数据来谋取更大的利益,“看完之后再出价吧,先说好,不能低于1500万。”</p>

李文迪没有接话,而是翻开资料看了起来,从一开始的打电话他便落入了谈判的下风,现在需要一点时间缓和,如此对自己更为有利。</p>

十分钟之后,李文迪笑道“船务投资公司手上只有80万吨的船只资产,多数都是一些小轮船,还是二手的,虽然在其他船务公司也有投资,但都是小数额,唯一可以称道的是船务投资公司手上的那些往来客户名单。”</p>

韦理斯冷笑道“李生不愧是地产界的佼佼者,居然连船务公司的事情都懂。80万吨的船只都市值不少了,即使按废铁出卖,也能回收个几百万。”</p>

“韦理斯先生说的是实情,不过1500万的底价有些高了,船务投资公司的订单中有不少是73年以前签订的,现在的石油价格上涨了好几倍,这些单子恐怕要产生一些亏损,我必须把这些因素计算进去。”李文迪沉脸回击。</p>

二手船只的价格确实便宜,但耗油量也比新船要高出不少,如此长期经营下去,便宜下来的资金全都用在了成本增加的上面。</p>

“李生,实不相瞒,和我谈船务投资公司出售的不止你一家公司,只是想着与李生你是朋友,所以才会给出1500万的价格,如果李生实在是不愿意出这个价,这件事就此作罢。”韦理斯说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