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皇太孙的位置最舒服(2 / 2)

“我准备弄个武苑,以后冯胜、傅友德这样的,就弄去武苑。”朱允熥直接说道,“帮着带带兵不说,也教一教勋贵子弟。以后五军都督府、武苑以及一些卫所的将校,我也直接管着。”</p>

朱允熥看着自家二姐,半天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p>

“户籍肯定不能随意动,只是也没必要限制的太死。”朱允熥开玩笑说道,“祖父,以后咱们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p>

回到了书房的朱允熥开始忙起来了,这个皇太孙的位置好啊,有着皇帝帮他保驾护航。还有一个兄长是大明贤王,为了江山社稷劳心费力。</p>

这一次回来按说是先太子的忌日,可是朱允炆真的很怕被折腾。</p>

“文官,肯定不能只是让那些读孔孟之道的人进来。”朱允熥就说道,“现在那个严震直就不错,从一介小吏成了工部尚书。”</p>

老朱揉着眉心说道,“咱啊,现在真有些怕了,伱这么折腾下去,也不知道是福是祸。”</p>

“我知道,只是读书人有国子监,卫学也该有武苑。”朱允熥侃侃而谈说道,“武周的时候就有了武举,宋时完善武举有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我们大明也该如此,应该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p>

千万不要小看那些所谓的小吏,当官的很多都是到了任期就走人。</p>

他最担心的就是朱允熥主意多,会冒进。可是再想想自己孙儿的性格,绝不是那种冒进的性子,甚至有些事情沉稳的过分了,都不像是这个岁数的少年该有的样子。</p>

老朱立刻笑了起来,“咱先前给勋贵承袭爵位、军户承袭父兄之职定了规矩,你就想着再管一管?”</p>

朱允熥也立刻说道,“是这个理,总要是拾遗补缺、不断完善才好,虽说这也不是最完善的,但是也该如此。我还想着在武苑不只是如此,火炮、短铳,到时候这些军械制造也该纳入其中,得有人研究啊!”</p>

“话说的真难听!”朱允熥不满的说道,“我那二哥可是天下皆知的贤王,他一直都是忧国忧民、为大明江山社稷思虑。那些话说的,不只是他听了不高兴,我心里也不痛快。”</p>

朱允熥非常无语,“他们母子见面,我还能不许?这么不近人情的事情我做不出来,让他们见一见。免得允炆担心我苛待他母妃,免得吕氏担心允炆缺胳膊断腿。”</p>

在老朱和朱允熥商量着一些事情的时候,武林王朱允炆忧心忡忡,眼看着就要倒应天府了。这座他出生的城市,以及他失意的城市,现在终于又要见到了。</p>

老朱也不无这些担心,可是只能问道,“你有什么法子?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开国初期都是勋贵厉害,文官到底是要慢慢有些权势。”</p>

“当了官,他不走都不行。”朱允熥就说道,“给他们一个官身,以后想要盘踞一方可不行。”</p>

朱允熥刚刚回到东宫,朱有容就说道,“刚过来传话了,说是允炆这两天回京想要见一面。”</p>

对于朱允熥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老朱自然是非常满意的。</p>

仔细想了想之后,老朱说道,“武苑的事情你先弄一下,武举的事情暂时放下。”</p>

话虽如此,不过朱允熥还是说道,“祖父,如果天下承平,文官那边必然是源源不断有新人。咱们勋贵、武将这边虽说也是世袭,只是到底比不上文官。”</p>

老朱现在还可以帮着朱允熥坐镇,有着这位开国皇帝的把关,也好顺利去做一些看似有些困难的事情了。</p>

朱有容也说道,“安排几个人过去,不要闹的太难看。”</p>

老朱盯着朱允熥,有些无奈的说道,“又要折腾允炆?”</p>

和刘瑾斗法的内阁首辅李东阳就是军户出身,实际上正儿八经的‘儒户’进士反而不如军户、匠户、盐户等子弟。不过这些人当中很多也是正经科举,所以也算是‘读书人’,也都以儒家子弟自居。</p>

老朱就说道,“不是有火药司么,不是有兵部、工部么!”</p>

老朱就严肃起来,“允熥,这么做那些文官可是要反了天!”</p>

朱允熥就只能说道,“大姐、二姐看着安排就是,你们肯定能处理好这些事。”</p>

老朱不太乐意,“那咱定的户籍之制不就是废了?”</p>

提笔开始写起来,故意写错几个字、划掉。</p>

明天允炆看到了这些肯定会更加忧心忡忡吧,以他的性格肯定是忍不住要上奏的。就算是得罪人也在所不惜,谁让他是大明贤王呢!</p>

(本章完)</p>

(https://www.yqwxw.cc/html/59046/59046575/10100877.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