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获全胜(2 / 2)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大明开国来虽然也偶尔有些战败的例子,可是不至于被寇匪打败啊!</p>

其实不只是武官子弟,有些卫所现在也疏于演练了,天下承平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p>

老朱也继续说道,“咱想着现在也是要休养生息,百姓要安居乐业才好。咱们就该兴修水利了,该疏浚河道的疏浚河道,该筑堤的时候筑堤,该开塘堰就开塘堰。”</p>

兴修水利是必须要做的,这样也可以保证大明的粮食安全。</p>

兴修水利,这也是防洪防灾,这些事情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也都是必须要做的,只是有些王朝不太重视,有些王朝对于这些事情就格外的重视。</p>

老朱看着好朱允熥,欣慰的说道,“此前让你那些叔叔们开垦田地,这是好事!”</p>

朱允熥也不谦虚,说道,“是好事,湖广之地本来就算肥沃,现在也人少地多。多开出来土地,一旦成了熟田,说不定就是下一个江南!”</p>

老朱就有些期待的说道,“多些土地、多些粮食,那江山社稷就稳固了。”</p>

老朱随即又说道,“饱即忘饥,暖即忘寒,一点也没个忧患,真要是遇到了灾情就茫然无措。咱知道这是人之常情,只是咱也该督促百姓记得这些事。”</p>

朱允熥就问道,“怎么督促?”</p>

老朱直接说道,“让百姓种点桑、枣,遇到了灾年还能撑一撑。再让百姓多种些棉花,能补贴家用、赚些散碎银钱。多种的棉花,咱给他免了赋税。”</p>

朱允熥由衷说道,“祖父仁慈!”</p>

老朱有些时候确实很霸道,但是对于百姓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好的。说爱民如子夸张了,可是年少时的困顿,让他明白百姓的艰难,所以很多政策也是照顾百姓。</p>

此前老朱也是鼓励百姓种植棉花,不过效果一般,百姓都喜欢在土地里种粮食。</p>

那就免税,当然不是所有的田地都是免税,只是在规定的亩数种植棉花免税。</p>

要不然的话有些地主豪强的,肯定一口气将所有的田地都拿去种棉花。这些钻政策漏洞的人从来都不缺,还会因此沾沾自喜。</p>

一老一少有说有笑,在聊着社稷大事。</p>

而在外头则是一片哗然,很多人的命运因此改变,也有不少人此刻战战兢兢。</p>

尤其是想到去年曾经逼迫、轻视过皇帝和太孙的文臣们,此刻腿肚子都在发软。和赵勉、詹徽等人关系亲近,或者曾经有过攀附的,更是害怕自己被牵连。</p>

至于一些士子们,对于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很快也知道了。</p>

自然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会觉得皇帝圣明,可是也有人觉得这些政策就是对他们的打压等等。</p>

只是现在这些人的分量还不足以改变朝廷的政策,就算他们上蹿下跳的也没用。甚至跳的太厉害了,就会被皇帝给轻易的镇压。</p>

不过会试的事情还是在继续,现在就是等着发榜了,以及对于一些官吏的处置。</p>

包括本来是在会馆休息的陆冠孝,本来以为金榜题名近在眼前,可以期待一下前三甲了。</p>

但是就在他还在邀朋会友的时候,一队凶神恶煞的锦衣卫忽然到来。</p>

案发了,冒籍的罪名被查实,这也引得在场的一些士子哗然。他们惋惜陆冠孝的才学,可是指望他们为陆冠孝出头,那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p>

甚至有可能会有人在窃喜,少了一个陆冠孝,就多了一份金榜题名的机会!</p>

朱允熥现在也顾不了那些事情了,他现在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处理。</p>

虽然南北榜案的事情算是基本结束,可是还有后续的收尾工作还要完善,行百里者半九十。</p>

这时候要是出现一些变故导致功败垂成,朱允熥肯定要被气疯,那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p>

韬光养晦一年多的时间,不代表他没有雄心壮志。短暂的蛰伏之后就要行动起来了,尤其是现在就算是想要藏也藏不住,满朝文武现在谁还敢小看这位腹黑、狠辣的皇太孙呢!</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