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戏开张(2 / 2)

安庆公主知道的多点,随即说道,“早就和你们说过,他的事情你们不用问,他心里有数。”</p>

在朱允熥点头的时候,安庆公主说道,“我也守寡一年了,今年得嫁出去。”</p>

朱允熥愣了一下,连忙问道,“小姑,可有中意之人?”</p>

朱有容和朱有龄就立刻捂嘴在偷笑,看来是真的有情况。</p>

“太原侯之孙王骥。”安庆公主直接就说道,“快些给我安排好婚事,免得他续弦。”</p>

朱允熥愣住了,“哪个太原侯?”</p>

还没有嫁出去就胳膊肘朝外拐的安庆公主急了,“太原郡侯,当年父皇鄱阳湖大战,太原郡侯等三十五人诈降以作内应。明知有死无生慷慨而行,他纵火焚毁陈友谅大营,也因此身死。”</p>

朱允熥这才反应过来,不过随即说道,“倒是配得上小姑,那小姑筹备嫁妆就是。”</p>

说完这些,朱允熥立刻转身朝着乾清宫跑去。</p>

对于朱允熥的求见,老朱有些恼火,“让他滚进来!”</p>

随即宁妃赶紧收拾酒菜,那个皇太孙别人的事情会不会管不知道。但是皇帝的很多事情,太孙不只是要管,还管的特别严。</p>

朱允熥一进寝宫就注意到了不对,“宁妃娘娘安。”</p>

宁妃有些不好意思,随即说道,“殿下近来可好?”</p>

朱允熥笑了笑,说道,“那肯定还好,刚准备回去歇歇。这一天天的忙的脚不沾地,回去就能睡。要不是年纪不够,肯定是要小酌几杯了。”</p>

老朱一拍桌子,吼道,“反了天了!孙子还敢管咱的事!”</p>

就是宁妃都能听的出来,皇帝陛下有些心虚。</p>

“今天心情好,不说这些。”朱允熥笑着说道,“小姑是看上了太原郡侯之孙,看着是想要早些嫁过去。”</p>

老朱一听顿时来劲,说道,“好,当痛饮三壶!”</p>

察觉到不对,老朱立刻改口,“多饮三杯,这总行了吧?”</p>

“公主下嫁自然有朝廷规矩,只是看小姑的意思也是不想大操大办。”朱允熥就说道,“到时候咱自家人过去,王家不少礼数,这就行了。”</p>

安庆公主是再嫁,王骥这也算是续弦,所以按照现在的一些传统观点,二婚还真的不好大操大办。真要是风风光光的,反而会被很多人笑话。</p>

看着宁妃,朱允熥说道,“娘娘,小姑的婚事还是得您老人家来帮衬一二。我是小辈不懂,有些人对这些事情估计也不懂。”</p>

老朱冷哼一声,抓了两颗黄豆扔进嘴里,再惬意的喝口酒。</p>

宁妃就笑着说道,“殿下放心就是,这事情肯定出不了差错。”</p>

“郭镇兄长要替我干活了,得罪人的活。”朱允熥笑着开口,说道,“这一趟有辱斯文的事情,就要他去做了。”</p>

宁妃自然关心侄子,连忙说道,“殿下,这是他的本分。”</p>

老朱就看了一眼朱允熥,说道,“你还真是睚眦必报啊,不让你大姑父去当主考官,你就让你十二姑父羞辱读书人?”</p>

朱允熥不乐意的说道,“怎么能算羞辱呢?这些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也是花空心思,衣服里夹带经文也就算了,就算是食盒里也说不定有些东西。”</p>

老朱就笑着说道,“他们也是好骨气,让咱的人脱得光溜溜检查,一边骂着有辱斯文,一边还想着除了三年定制的科举,还想着要加开恩科。”</p>

朱允熥笑着倒了杯酒,浅浅的尝了一下,“祖父,这酒太烈,下次换个清淡些的。”</p>

皇宫里现在是一片安宁和和谐,而无数人瞩目的科举,似乎有些不平静了。</p>

忽然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出小道消息,皇太孙有意定前三甲都是北方人,这自然引起南方士子不满。</p>

又有小道消息,主考官赵勉此前就有索贿之举,只是没有查实。</p>

还有消息传出,刘三吾出题,这一科重诗文不重策论等。</p>

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断的传出,可是谁也找不到源头,也不知道真伪。但是对于不少士子来说,金榜题名时就是他们最期待的,一定要拼一把!</p>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