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建文三宝(2 / 2)

这一下齐德也无话可说,高丽王氏君臣对大明还真的是不太尊重。有需求的时候跑来,没事的时候想要攻打辽东,此前还和北元勾勾搭搭的,如此朝秦暮楚的德行也让人生厌。</p>

朱允熥说道,“礼部等有司先商议,然后再论。”</p>

齐德自然领命,看起来这件事情,殿下打算是冷处理,或者是秉承着皇帝陛下的冷眼旁观的态度。</p>

看着齐德,朱允熥忽然问道,“你是哪年入仕?”</p>

齐德立刻回答说道,“回殿下,臣为洪武十七年应天乡试解元,次年为进士,得以授官。”</p>

朱允熥面色稍微有点古怪,问道,“你籍贯何处?”</p>

齐德回答说道,“回殿下,臣是应天府溧水人。”</p>

朱允熥微微点头,表情非常的古怪,“行了,退下吧。”</p>

看到齐德离开后,朱允熥忍不住感慨,“建文三宝,我现在见了两个了!”</p>

齐德,这哪里是齐德啊,这明明是齐泰!</p>

历史上的他建议削藩,而朱棣在发动靖难的时候,目标也是直指黄子澄和齐泰。</p>

不过要说这个齐泰,也是老朱留给朱允炆的。就算是再削藩这件事情上,齐泰和黄子澄的意见也不一致,齐泰建议的是‘擒贼先擒王’,黄子澄觉得先从周王朱橚等人开始。</p>

黄子澄推荐李景隆为大将军,齐泰极力阻止但是失败.</p>

“这个齐泰,比黄子澄强一点。”朱允熥笑了笑,自言自语说道,“一些大方向是没问题,可是要说不谙军事也是真的。”</p>

就在朱允熥还在思考的时候,蒋瓛忽然来报,“殿下,犯官之子方孝孺入京了。”</p>

刚来一个齐泰,怎么现在又来了方孝孺?</p>

方孝孺,这也是一个大名人啊!</p>

以前是跟随宋濂读书,他的父亲卷入空印案被处决。而老朱此前也觉得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所以也没有株连。</p>

朱允熥就问道,“怎么回事?”</p>

蒋瓛立刻说道,“臣探得去年武林王曾想召见方孝孺,其人推脱不赴京。今年方才入京,暂无探得其和武林王勾连。”</p>

“勾连?”朱允熥不高兴的说道,“你记好了,你是锦衣卫指挥使,只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就行。如何判断,用不着你来替我做主!”</p>

蒋瓛面色大变,连连磕头,“臣知罪!”</p>

朱允熥想了想,说道,“授方孝孺汉中教授之职,令其赴蜀宣扬教化。”</p>

方孝孺被一些人成为读书人最后的风骨,不过朱允熥对此持保留意见。对于这个人,也没有太多的成见。</p>

要说这个人有多大的才华,朱允熥还不一定了解。可是这样的一个人,还是可以作为读书人的风骨稍微的扶持一下。只要不是幕僚之类的就行,去宣扬教化等等,还是有些用处。</p>

蒋瓛离开后,朱允熥更加好笑,“建文三宝,这还真的有意思了。”</p>

黄子澄现在跟着朱允炆,这两个在杭州游山玩水,可能也有郁郁不得志的感觉。</p>

齐泰呢,现在还在朝堂为官,或许也会对于未来的仕途有些期待。</p>

而方孝孺呢,只能去蜀地宣扬教化了。能不能成为一代大儒,那就要看他后续的发展了。</p>

算了,这些事情和朱允熥暂时也没有太大的关系。黄子澄他是不会用,齐泰是要仔细观察一番,看看值不值得用。而方孝孺,这人的用处也只能是看看能不能成为大儒了。</p>

想要参议国政,那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p>

“方孝孺被诛十族还有争论,但是好像人数也不少吧,得八百多人。”朱允熥仔细想了想,笑了起来,“汤和的神道碑也是方孝孺作序,都给凿了。”</p>

想到这些事情,朱允熥也是哑然失笑。</p>

建文三宝,现在可不是朱允炆的臣子,他们以后都会是朱允熥的臣子。</p>

所以有些事情没必要去想那么多,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有些事情,也不会发生。</p>

还是去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还有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值得他去操心呢。</p>

“朝鲜那边埋个钉子,以后大义就在手里。”朱允熥喃喃自语,说道,“师出有名,这也是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还是要做点表面文章吧!”</p>

(本章完)</p>